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治罪与预防齐抓 严惩与治理并重 石家庄市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打击涉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犹如社会毒瘤,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社会稳定。2023年以来,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坚持“零容忍”态度,以“自行补侦提质效、全链打击拓深度、精准惩治新毒情、综合治理堵源头、法治宣传筑防线”工作模式,依法从严打击涉毒品犯罪。

石家庄市检察机关以“亲历性审查”破解证据固定难题,将自行补充侦查作为提升办案质效的“金钥匙”。在某制毒案办理中,检察官敏锐发现案卷中制毒原料流转记录存在断点,随即带领办案组对制毒车间开展实地复勘。通过对制毒现场设备逐一勘查和询问涉案人员,还原出“原料中转-设备改装-批量生产”的完整链条,成功挖掘出犯罪嫌疑人此前非法出租场地供他人制毒的事实,形成了从“帮助犯”到“实行犯”的犯罪证据链。为核实关键书证,办案检察官跨越千里前往外省多地调查取证,查明犯罪嫌疑人通过“化整为零”方式掩饰制毒原料来源的事实。最终,法院以制造毒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判处主犯死刑缓期执行。

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全链溯源打击,拓展犯罪治理深度。在办理某贩卖毒品案时,检察官通过讯问细节发现犯罪嫌疑人多次容留他人吸毒的线索,最终追加起诉容留他人吸毒罪,这正是“全链条打击、精细化审查”机制的生动实践。鹿泉区检察院在办理某贩毒案中,办案检察官坚持“一案双查”,对每一笔涉案资金转账记录进行“穿透式”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异常转移资金情况,随即引导公安机关追踪资金去向,成功追诉洗钱犯罪,实现了对涉毒品犯罪“上下游”同步打击。2023年以来,石家庄市检察机关通过深挖关联线索,共追诉毒品犯罪漏罪漏犯16人,监督公安机关查封、冻结涉毒资产300余万元。

石家庄市检察机关精准惩治新型毒品犯罪,保持法律适用“锐度”。随着伪装成“网红饮料”“电子烟”等新型毒品不断出现,石家庄市检察机关着力破解主观明知认定、法律适用等难题,正定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某贩卖毒品案中,涉案物质外观酷似普通电子烟油,但经鉴定含有依托咪酯成份(依托咪酯2023年10月1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检察官通过犯罪嫌疑人进货渠道、销售对象、获利方式等多维度构建证据体系,结合交易方式隐蔽等特征,认定其主观明知,最终以贩卖毒品罪提起公诉。2023年以来,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39件,有力遏制了新型毒品在本地的蔓延势头。

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堵漏,延伸综合治理广度。针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特殊行业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漏洞,向相关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易涉毒药品和化学品生产加工、流通寄递、买卖销售等行业监管。这份“问题导向型”检察建议直指行业监管漏洞,推动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溯源治理,从制度上遏制涉毒品犯罪的发生。

石家庄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提升群众禁毒意识。2023年以来,开展禁毒宣传“六进”活动,覆盖学校、社区、企业等不同群体,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让禁毒知识深入人心,从源头构筑禁毒防线。(范雨濛 田文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