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常山红”为什么这么“红”

河北法治报记者 鲍娜军

为探寻正定县“常山红”平安志愿者协会在群众中扎根壮大、声名远扬的奥秘,6月24日、25日记者踩着青石板路,穿过熙攘人群,开启了一场“寻红”之旅。

“常山红”平安志愿者协会自2002年由78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发起成立城区街道治安志愿者协会起,已走过23个年头,历经多次发展变革,如今队伍发展到1.5万余人。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走街串巷义务巡逻,成为当地一道亮眼的“红”色风景。

沿着古城老街,记者与志愿者们并肩而行。正定古称“常山”,是三国名将赵云的故乡,忠勇精神早已融入当地文化血脉。“常山红”之名,赋予志愿服务“忠诚、奉献、担当”的精神内核,红马甲更象征着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与新时代奉献精神。从城区街道到全县范围,从最初的治安巡逻队发展成覆盖21个分会、280个大队的庞大组织网络,“常山红”平安志愿者协会每一步成长都印刻在古城的街头巷尾。

走进正定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二楼的协会办公室,墙上密密麻麻的协会构架图,无声讲解着协会“社会服务+民生帮扶”的多元服务模式。

6月24日傍晚,正定小商品夜市人流如织。记者跟着67岁的志愿者李桂珍在人群中穿梭。突然,一阵啼哭声传来,李桂珍快步上前,发现一名与家人走失的小男孩。她一手紧握孩子小手,一手拨开拥挤人群,同时大声呼叫其他志愿者帮忙。直到把孩子安全交到家人手中,反复叮嘱后,李桂珍才转身投入下一段巡逻。

志愿者们常年坚守在景区、社区、夜市,已累计举报违法犯罪线索1017条,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156名,协助调解纠纷7684起,成为正定县治安管理的得力助手。

6月25日清晨,记者来到荣国府景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游客讲解:“来到荣国府,您就像穿越在‘红楼梦’的意境中……”“常山红”平安志愿者协会组建了“古文化宣讲团”,在荣国府、隆兴寺等景点义务讲解,还编排了160余场文艺节目,为正定文旅发展添砖加瓦。

走在成德街上,86岁的刘奶奶得知记者来采访,不住地夸赞:“志愿者做好事,真是做到咱心坎上!”走进社区,记者看到“常山红”平安志愿者协会协助推出的“充电一卡通”解决了老年人智能充电难题;在社区广场,记者看到志愿者们通过快板、小品等形式,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一桩桩、一件件实事,都是他们服务民生的生动写照。

“常山红”平安志愿者协会会长王花君说:“‘常山红’能有今天,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协会从最初单纯的治安巡逻,到现在涵盖多元服务,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未来,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为志愿服务注入新活力,让‘常山红’的旗帜在正定大地永远飘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