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阜城县王集乡:开展农家书屋“七一”主题活动

七月盛夏,文脉流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王集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紧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主线,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文化功能,近日,在张家庄村开展“红色书香润心田,七一党史共传承”主题活动,以村史为经、家风为纬、书香为魂,推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家风与党风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村史则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精准映照出村庄的初心与变迁。活动现场,原本静谧的农家书屋瞬间变成了充满活力的红色课堂。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如松站以“村史+家风”为脉络,将党史学习、村史传承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结合老党员们饱含深情的口述以及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从移风易俗、增收致富、敬老孝亲等多个切入点,用亲切质朴的方言讲述着本村的故事。那些曾经发生在村里的点点滴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张如松书记还热情地鼓励在场的老党员们补充家族记忆,一时间热闹非凡,老党员们纷纷陷入回忆,讲述起家族中的优良传统和感人事迹。

“咱们村以前啊,条件那叫一个艰苦,但大家的心却紧紧连在一起,特别团结。谁家要是有个难处,全村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就像一家人一样。”一位老党员说。大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感悟到了初心,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党风家风与自己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好家风不仅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村庄和谐发展的基石。只有以党风引领家风,以家风反哺党风,才能实现“小家和谐”与“大家发展”的同频共振,奏响乡村振兴的和谐乐章。

书架上,《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著作选读》等一系列红色经典和理论著作整齐排列。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气氛庄重而热烈。张如松书记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浅出地强调党性修养与家风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大家明白良好的家风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党风的重要保障。随后,大家翻开书页,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阅读之旅。党员张占仓手捧《中国共产党简史》,带领大家诵读。让大家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张大娘翻开了一本《毛泽东诗词选集》,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为有牺牲多壮志”等诗句时,她的心潮澎湃:“这些词写得真好,就像咱们种地,不管天气多热、活多累,都要把庄稼种好,这样才能有收成。咱们党带着咱们过上了好日子,可得好好跟着党走。”在场的党员和群众深受鼓舞和启发,纷纷表示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向前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忠诚。

阅读结束后,一场热烈而深入的互动交流活动拉开了帷幕。党员和群众围坐在一起,如同亲密无间的家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气氛十分活跃。“咱们作为党员,要以身作则,传承好优良家风,在工作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每一项任务都要认真负责,真正为村民们办实事、解难题。”一位年轻党员坚定地说道。有的群众则分享了自己家庭中的家风故事,“老一辈教导我在做生意的时候坚持诚信经营,时间长了,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生意也越来越好。我觉得好家风真的能改变一个人,也能影响一个家庭。”通过这次互动交流,大家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从活动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齐心协力、奋勇前行,为推动全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未来,王集乡将继续以农家书屋为阵地,持续创新读书活动形式,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参与度和覆盖面,让农家书屋成为有根脉、有温度、有力量的乡村文化阵地,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乡村云融媒平台 李晓阳 庞琦 王昭)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