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优良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中,始终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以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解决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现实要求,是形成化风成俗良好局面的长远考量

■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综合发力,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不断夯实作风建设之基,真正做到化风成俗,以新风正气凝聚人心、提振信心、鼓舞干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鲜明宣示我们党推进作风建设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持续释放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强烈信号。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加强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优良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中,始终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以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形成了军民之间鱼水般的密切关系。延安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在全国执政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提出“两个务必”,警醒全党同志时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党开展整风整党,加强党内教育,整顿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员条件,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浪费,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坚决惩治腐败。这些创新实践,克服了党内不良倾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维护了新生政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先后就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以作风建设纠偏固本、保障改革方向,以优良党风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风气的正向转变,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以中央八项规定开启作风建设新篇章,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治理“会所中的歪风”,从刹住“车轮上的腐败”到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紧盯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持续用力,到聚焦隐形变异新问题开展靶向施治……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彰显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今年3月,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党中央决定开展这次学习教育的深远考量:“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同时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我们党对作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邃思考,强调了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是解决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作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顶风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现在压下去了,但如果不较真,不防微杜渐,还是会卷土重来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仅可以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能通过制定制度规范、树立价值导向及示范效应推动社会风气转变,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现实要求。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发挥最大优势,防止最大危险,确保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道理就在于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净化作风,在实践历练中锤炼作风,以党员干部的实干作风带动全社会形成真抓实干的风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社会价值取向,进而形成党风与社风民风良性互动的格局,通过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民心。

这是形成化风成俗良好局面的长远考量。习近平总书记谈作风建设时,反复提到“化风成俗”这一关键词,要求“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党风是党员干部世界观在日常行动中的具体体现,社风和民风反映了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及基本道德水准。党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塑造。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崇廉尚俭,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实现化风成俗的效果。

新时代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的有效路径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综合发力,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不断夯实作风建设之基,真正做到化风成俗,以新风正气凝聚人心、提振信心、鼓舞干劲。

固本培元,夯实思想根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党性纯,则党风正;党性不纯,党风必然不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党性修养、培育优良党风,并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以上率下,抓住关键少数。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在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带好头是无声的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正是坚持了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打折扣、不做变通,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头雁效应”,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以实际行动带动社会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强化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化风成俗更要绵绵发力。要更加注重以改革精神、法治思维固化作风建设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以严格执行提高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把党中央倡导和推动的好作风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日常的行为习惯,转化为全社会习以为常、自觉遵循的文明风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润物无声,坚持以文化人。文化润物无声,却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通过以文化人推动作风建设化风成俗,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以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杨东广)

【作者系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