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见习记者侯淼)石家庄市重点排水防涝工程——东南退水明渠项目日前完工。从第一铲土的开挖,到最后一段混凝土的浇筑,数千名工程建设者奋战坚守,按期完成了这条全长31.14公里的“城市排水动脉”,助力石家庄市区东部防洪排涝能力迈上新台阶。
“作为全市防汛排涝体系的重要一环,该工程起点为环城水系,环山湖支线起点为环山湖,终点为洨河,横穿高新区、栾城区、赵县,最大排水能力达165立方米/秒,可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石家庄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市政一院院长曹恩泽介绍,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解决石家庄市东二环沿线区域、高新区、经开区、栾城区等180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出路,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为城市安全度汛提供重要保障。
东南退水明渠项目现场。石家庄市城管局供图
6月28日上午,正值细雨蒙蒙,在东南退水明渠八方村段桥上,两岸草皮茵茵,生态护坡绿意盎然,既有效固土防冲刷,又为硬质水利设施增添了生态活力。
“以前这里一下雨,主路以及村内小路全是水,深的地方能过膝盖,特别影响出行,对渠道建设我们都特别期盼也特别支持。如今建好了,前几天也下过几次雨,没有出现积水情况,出行更方便了。”八方村村民李先生说。
石家庄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院原副院长刘英彩,对东南退水明渠的建成赞不绝口。作为城市排水方面的专家,刘英彩介绍,石家庄城区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地区承担着重要的排水任务,建设一条雨水出口通道至关重要。随着城区面积日益扩大,当前的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发展需要,东南退水明渠项目建成后,进一步补齐了排水基础设施短板,能够有效解决雨水出路问题,为城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需要各个环节有效衔接。项目前期工作直接影响着施工进度,高新区管委会强力组织推进拆迁工作,仅用2个多月就完成了八方村、宋村等六个村150余户居民拆迁工作;栾城区政府面临工程占地最多、渠道最长的现实,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保障工程顺利实施;赵县政府高效开展征收工作,率先完成了土地组卷,确保施工单位尽快开工。沿线各县区的强力保障,为工程顺利推进按下“加速键”。
在项目施工推进过程中,市城发投集团、市旅投集团、市交投集团、市水投集团等施工和监理单位精心组织谋划,科学制定方案,积极调配力量,集中力量攻坚,昼夜施工、合力推进,克服施工阶段各类难题,确保工程有序实施。
其中,工程难度较大的是由北向南穿越东、南三环及南绕城高速的隧道。该隧道全长497米,施工中严格实施管棚超前支护、分序开挖、钢拱架支护等工艺。这一创新设计既保障了排水畅通,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成为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
据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永青介绍,东南退水明渠项目途经高新区、栾城区、赵县3个县区,涉及近2400亩土地的征收、150余户村民住宅的拆迁,包括环山湖、穿越东南三环等五个工艺极其复杂的节点工程,具有渠道线路长、征地面积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市城管局高度重视东南退水明渠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成立工作专班,优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配足配强施工力量,狠抓关键环节和控制性工程,克服一系列施工不利因素,按期保质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加强东南退水明渠的智能化监测和常态化管护,充分发挥其排水防洪和生态综合效益,为市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安全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