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忆当年汗流浃背 感今朝幸福生活|别样麦收总关情——在后南阳堡

左手抓麦秆,右手拿镰刀,刷刷两声响,一大把麦秆撂在地上。

接着,放草绳、摞麦秆、扎麦捆;拉麦捆、铁叉摊、石磙轧;挑麦秸、刮麦堆、扬麦糠、装麻袋……一幕幕久违的人工麦收场景,6月7日上午在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阳堡村生动上演。

镰刀割麦

看,田间路上,旧自行车驮着一个木箱子,箱子上写着“邯郸冰糕”4个大字,一位戴着破旧草帽的中年人吆喝:“邯郸冰糕,5分钱一块。”把人的心绪拽回汗流浃背、苦战“三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此次人工麦收活动在一块5.5亩的小麦田里举办。参与者有耄耋老人,也有幼儿园顽童,还有140多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村民。挥镰刀割麦的、草绳捆麦的、拎着篓子拾麦穗的、往排子车上装麦捆的、推着排子车往场里送的……几乎是复原了当年人工割麦的画面。

排子车拉麦

一样的麦收,不一样的场景。在机收机播机灌普及的今天,体验40年前麦收辛劳,勾起中老年人尘封的记忆,激发年轻一代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后南阳堡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广说:“我们村举办的人工麦收活动,目的是让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不忘乡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麦收劳动的汗水证明,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换来的。”

后南阳堡村地处县城北部,距县城6.5公里,现有2815口人,耕地2800亩。自2018年新的“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抓手,深挖村庄资源禀赋,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陆续投资9000万元,建设儿童游乐场、城市农夫耕种园、美食广场、菌菇大棚、花卉基地、垂钓园、蛋鸡养殖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冠宇服装厂等9个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还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总社,村民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经营,实现“家家有资本、户户是股东、人人能就业、年年得分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捡麦穗

据了解,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盈利786万元,分红650万元。同时,村民的福利待遇显著改善,村内居民自来水费、大学生学费由村集体负担50%;每年中秋、春节两大传统节日,给每一位8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0元爱心红包;学龄前儿童免费入幼儿园。2024年11月23日开业的敬老食堂,每天为村内189位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营养午餐。件件实事惠及乡亲,颗颗真心顺了民心。

刘洪涛今年53岁,就是活动中推着自行车卖冰糕的村民。为了参加这次活动,他费了半天工夫找来一个旧木箱,刷了漆,写上“邯郸冰糕”4个字。他说:“用镰刀割麦子那个时候,我年纪小,大人在前边割,我在后边拾麦穗。天热口渴,常听到路上卖冰糕的吆喝声,馋得舔舌头,这事在心里惦记了几十年。”所以,他要扮一个推着自行车卖冰糕的,戴着草帽,大喊几声“邯郸冰糕,5分钱一块”,以此唤醒乡亲们的麦收记忆。

卖冰糕

退休教师刘云清一直在村里居住,对后南阳堡的变化感触颇深。他说:“村里组织这次活动,近200人踊跃报名参加,说明‘两委’班子号召力强、村民的集体主义观念深厚,不仅是一次生产劳动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割麦活动既充分展现农业科技发展解放了生产力,也启迪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心灵。在活动中,该村幼儿园小朋友刘涵旭与大人一起拾麦穗,感悟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他说:“没想到麦收这么累,你看我出了这么多汗,以后我一定爱惜粮食,好好学习。”(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李月锋)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