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布谷丨修补时光

老家的巷尾有个摊位,修鞋、修拉链、配钥匙。摊主年近七旬,日日守着摊子,像一枚被时光遗忘的图钉,固执地钉在喧嚣的街巷里。摊前,总搁着一双鞋后跟磨偏、鞋面还不错的皮鞋,迟迟不见主人来取。

人们来这里,都是带着需要修补的物件。而老人总是细细检视,从容满足顾客需求。他言语极少,只用结实的麻线、耐磨的胶底,让被修复的物件可以继续新的旅程,为顾客解决日常的小麻烦。

有天一大早,我拿着皮包,去问老人包上的拉链能不能修,老人说能。我很高兴,又省了买包的钱。

中午下班我去拿,老人说一块钱。看我惊讶的表情,他解释说拉链还好用,只换了个拉链头。

又一日,儿子弄丢了钥匙,我便径直走到巷尾。老人正俯身缝一双开胶的鞋,脊背弯成一道沉默的弧线,如同缝补着时光无形的缺口。

此时,一个男孩被母亲半推着来到摊前,胸前的拉链大张着嘴,牙齿错位。老人没说话,从木箱里拿出一枚小巧的银色拉链头,又抽出一根细细的钢线。他左手捏住豁开的链牙,右手持特制的尖嘴钳,屏息,轻轻一夹、一挑,只听得极细微的“咔嗒”一声,仿佛钥匙找到了锁孔,那错乱的链牙瞬间归位。他捏着新拉链头,顺着轨道稳稳滑下。孩子立刻拉上拉链,裹紧衣襟,小脸现出笑容。

又有一位老大爷领来一个哭哭啼啼的小女孩。原来,女孩的布偶一只手臂脱了线,软软垂落。老人接过,顺手缝牢了那只断臂,针脚细密。布偶重新站直坐正,睁着无邪的圆眼,望向巷口流过的光阴。

黄昏时分,老人摊子顶上悬着的小灯,晕开一小片暖黄。灯影里,他膝上那块油亮的厚布,便成了方寸之内接纳那些破损物件的柔软岛屿。

那双早就修好的皮鞋,无声地立在那里。我疑惑鞋主怎么不来取。老人说,他记得来送鞋的是个中年男人,穿着还算体面,只是看上去有些疲惫,他说晚上下了班来取。结果那双皮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成了摊子的一部分,如同一个未被揭晓答案的谜题。老人偶尔抬眼看看它,目光平静,仿佛那不再是一双等待认领的鞋,而是生活本身遗落在他这里的一个注脚:关于磨损,关于等待,关于那些最终未能抵达的终点。

他默默守着摊子,也守着那双无人领取的皮鞋。有时,他会拿起它,用布轻轻拂去表面的浮尘。这动作里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存在”本身的确认,也在内心祈愿鞋的主人能够平安如意。其实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毫无波澜,要学会在并不容易的前行里,缝补、修复、疗愈,继续走下去。(王 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