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杂粮杂豆创新团队唐山综合试验推广站选育的豌豆品种“唐豌1号”“唐豌2号”“唐豌3号”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滦南县慧颖家庭农场圆满举行。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苑国民及副院长陈政,滦南县慧颖家庭农场总经理王翠莲,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杂粮杂豆创新团队唐山试验推广站站长刘振兴以及唐山市农业科学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会上,刘振兴站长详细介绍了转让品种的特性与优势。“唐豌1号”“唐豌2号”“唐豌3号”是唐山试验站团队依托国家、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选育的豌豆新品种,于2025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三个豌豆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不仅适宜在唐山地区及类似生态区发展鲜食豌豆-玉米(鲜玉米)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模式,也适宜在滨海盐碱地发展鲜食豌豆-水稻种植模式。
滦南县慧颖家庭农场总经理王翠莲表示,“唐豌1号”“唐豌2号”“唐豌3号”非常符合当下市场鲜食豌豆高产性、耐逆性、加工适配性的需求,企业高度重视此次合作,将依托自身成熟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做好配套技术服务,确保“唐豌”系列优良品种迅速惠及广大种植户,提升豌豆种植效益。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苑国民表示:“‘唐豌’系列新品种经营权的成功转让,是我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举措。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合作,让‘唐豌’系列品种优势充分释放,加速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落地应用,助力豌豆产业升级,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不仅将加速了唐山自育豌豆品种的产业化应用进程,提升本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更将有力促进豌豆种植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延伸,对推动唐山地区豌豆生产实现绿色、高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豌”系列品种的成果转化,不仅是科企合作的典范,也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成果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成功案例,将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体系成果与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杂粮杂豆创新团队唐山综合试验推广站 联合供稿)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穆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