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荐读 | 正定县塔元庄村沿着“三化”目标奋力前行——小康村里气象新

滹沱河两岸,曾留下习近平总书记骑自行车下乡调研的身影。1982年至1985年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来塔元庄。2008年1月、2013年7月,又两次到塔元庄考察,亲切看望乡亲们,并寄语干部群众“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在全国率先建成小康村”。

牢记嘱托,塔元庄一路阔步向前。

从“有女不嫁塔元庄”的落后村,变成了产业兴、村民富、景色美的小康村。2021年村集体收入3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日新月异,塔元庄焕发勃勃生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尹计平清晰记得2008年习近平同志来塔元庄时的殷切嘱托,“希望你们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早日奔小康。”

2013年7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再到塔元庄,站在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前,问尹计平:“还是你们原班人马?”

“总书记还记得大家,问得最多、问得最细的是基层党建工作。”8年多过去,尹计平回忆起来仍倍感亲切,耳边常回响起总书记的话:“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当年的村“两委”班子是2000年换届选举产生的,22年经历七次换届,7人连选连任。村民们都说,共同奔小康,这样的干部有威信、能干事、信得过。

“走,到塔元庄采摘去!”

初夏时节,在塔元庄智慧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里,樱桃晶莹饱满,草莓长势正旺。园区占地160亩,共有大棚37个,全部采用5G自动化智能控制,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线下销售也异常火爆。

“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生态平衡规律对经济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关系最为重大”“建设科学化生活的现代农村”……在村委会大院的长廊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正定的形成与实践”展板吸引人们驻足研读。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近年来,塔元庄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努力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

村民收入逐年增加,住上新房子、开上小汽车,2019年塔元庄提前实现小康。

继续沿着“三化”目标奋力前行,塔元庄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那天下着雨,我们一家人都在家。忽然敲门声响起,我心里还想着这是谁来串门了。”想起当时那一幕,李彩芳仍感觉“又惊又喜”,“站在门外的竟然是总书记!”

坐在沙发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彩芳一家三代拉起了家常:家里的老人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养老保险和福利;夫妇两人在哪里上班,收入多少;村里的公共服务好不好……得知她的儿子刚参加了高考,总书记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书记问的都是一些家常话,咱也是有嘛说嘛。”一晃8年多了,李彩芳说,“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最该感谢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

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奔头。

从2013年开始,塔元庄村全村男女老少每3年合一次影。照片里,人人精气神越来越足,笑容越来越灿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塔元庄的全家福,委托新华社记者“一定给塔元庄的村民捎个信,我看到他们很高兴!”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正定县塔元庄村沿着“三化”目标奋力前行——小康村里气象新

正定县西柏棠小学教师杜彦娟:笑得灿烂活得幸福

杜彦娟爱笑。她灿烂的笑容也留在2013年的那张照片里。

“坐在最远处,伸着头、笑得最灿烂的,就是我。”当时在塔元庄小学任教的杜彦娟和镇村干部、村民一共二十几个人参加了座谈会。

“总书记和每个人都握了手,他的手很温厚,让人感觉到关怀和力量。”杜彦娟回忆起座谈会的场景,“总书记微笑着回忆往事,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到30年前他在正定工作的那段时光。我的笑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没有总书记的关心,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塔元庄!”

“塔元庄村民的精气神和别村的就是不一样。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有了这种精气神,干啥都能成。”杜彦娟说,前些年,为了发展经济、造福群众,村里常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她也曾经去过两次,大家看到了差距,回来之后干劲更足了。

详情>>

正定县塔元庄村民唐秀英: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说起塔元庄,外村的都特别羡慕咱呢。”唐秀英无比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嫁到塔元庄时,村里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村民的日子过得更是困难,“谁能想到,塔元庄变化这么大。”

如今,塔元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们享受着村里的福利政策,米面油每月发,蔬菜每周发,年底还有分红。

“塔元庄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最该感谢的就是总书记。”唐秀英由衷地说。

记忆拉回到2013年7月11日。作为村民代表,唐秀英参加了座谈会,就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对面,“这么近地和总书记座谈,听着总书记讲他过去在正定、来塔元庄的事,可亲切呢!”

这几年,唐秀英没闲着,在县城打过工,在小区做过保洁,现在又到智慧农场上班,钱没少挣,还能照顾家,更舒心了。

详情>>

正定县塔元庄村民解建勇:高兴事一件接一件

敲开解建勇的家门,三室两厅的单元房收拾得干净利落。客厅沙发边,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拉家常的照片十分醒目。

“做梦都没想到总书记会来到我们家。当时总书记敲敲门就进来了,跟走亲戚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解建勇依旧沉浸在幸福中。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解建勇家。“总书记很亲切,问老人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养老保险和福利;问我和爱人在哪里上班,辛苦不辛苦,收入多少。”解建勇回忆说。

照片上,习近平总书记与解建勇一家其乐融融,笑容洋溢在大家的脸上。这笑容,是对总书记平易近人的感动,更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家中的日子越过越宽裕,解建勇更换了不少物件,唯独总书记当年坐过的那套沙发舍不得换,“我们塔元庄能有今天,衷心感谢党、衷心感谢总书记。盼着总书记能再来塔元庄、再来俺家坐坐,让总书记看看俺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看看村里的新变化!”

详情>>

正定县塔元庄村党委委员刘朝——

2013年总书记来塔元庄时,我作为青年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向您汇报了村里新农合的情况。

去年村“两委”换届,我当选村党委委员,负责组织、综治等工作。

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向老一辈的党员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坚定的初心和担当的精神,带领全体村民沿着您指明的方向努力向前,干出一片新天地,实现“三化”目标。将来请您再来村里看看新变化,面对面向您汇报年轻的村“两委”班子的建设情况。

详情>>

正定县塔元庄村村民黄菊梅——

一个国家得多少事,您还惦记着咱塔元庄,关心咱老百姓,咱打心眼儿里感激呢!

我的身体还不错,种种菜,每月还有养老金,真是吃不愁、穿不愁。就想着您再来咱塔元庄看看,还来家里,和我们一家子聊聊天、说说话。

详情>>

西柏棠医院、塔元庄劲松老年公寓院长闫军兵——

从2014年开始,塔元庄探索“两院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模式,建起正定县唯一一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并纳入医保定点。卫生院、敬老院两个院长变成一个院长,两个院子连成了一个院子,让老人实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不离床。从最开始仅30多位老人入住到现在140多个床位基本满员,这几年养老院运转逐渐向好,稳步实现市场化运营。

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总书记,我们按照您的要求,正在加快培育田园康养新业态,让越来越多老人到塔元庄享受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详情>>

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讲解员高洁——

这几年村里的产业发展太快了。大舞台搭好了,谁不想亮个相?

我应聘了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讲解员。希望总书记再来塔元庄的时候,我来给您讲解,带您好好看看塔元庄的美丽图景,讲讲塔元庄人的幸福生活。

详情>>

【基层党组织要让群众信得过靠得住】

从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到“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从“有女不嫁塔元庄”的落后村,到远近闻名的正定“第一村”,塔元庄村党委带领全村走上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的康庄大道,在乡村振兴路上留下许多深刻启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乡村发展的“助推器”。抓党建,是塔元庄村的优良传统,也是其快速蝶变的重要法宝。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才能更好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以党建引领发展,让党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河北大地就会出现更多的塔元庄,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乡村画卷。

详情>>

记者:霍相博 薛惠娟 董昌 梅刘柯

视觉:张婷 编辑:李嘉欢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