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刘冉、曾军)近日,邢台市威县政协召开“共话家门口就业”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及政府有关部门、职业院校、企业代表等20余人齐聚一堂、互动交流,为稳就业、促增收、做强县域经济建言献策。
威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外出务工比例超40%。但与此同时,一些县域企业却面临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就业信息不对称、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产业支撑力弱等是造成家门口就业渠道不畅的关键堵点。
“要让人才留得住,岗位含‘金’量必须足。”该县高新区招商局局长霍艳娜分享了“技能订单”模式的成功实践——在县政协牵线搭桥下,该局组织园区企业与本地职业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3年累计输送技能人才300余人,就业留存率达90%。
“职业教育只有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县政协委员、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院长陈芳建议,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本地特色产业同频共振,做实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上学即上岗的现代学徒制,实现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建立跨区域用工调剂平台,动态平衡供需矛盾。”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万雅静建议,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专项扶持力度,夯实“一县一品牌”就业集群。
3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形成了多项共识,梳理出县域产业培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等20条建议,为畅通家门口就业渠道、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