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从“过路游”到“深度留” 沽源文旅升级绘就坝上旅游新图景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晓曦、赵晨阳、陈文静)今年以来,沽源县围绕“草原天路东线”核心区域,通过导航指引体系、文旅服务中枢、文化IP产业链和文旅传播矩阵四大工程,构建“设施焕新+服务迭代+产业孵化+内容赋能”的四位一体发展格局。

·导航指引体系6月底前落地

在草原天路张北段至沽源段的必经之路上,一组高饱和度色彩的大型道路指引标识正在施工。“这不仅是交通指引,更是视觉奇观。”沽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二级主任科员刘永富指着效果图介绍,每隔10公里设置的标识,除标注公里数外,还嵌入二维码链接至“智慧沽源”小程序,实时提供位置导航、停车指南等实用信息,同步推送“天路十八景”文化解说。

沿线美陈装置的创意呈现更是令人期待。巨型“天空之镜”将蓝天白云绿草尽收镜中,《飞屋环游记》IP彩虹飞屋与草原地貌形成强烈视觉碰撞,彩色巨石阵与云朵彩虹秋千则成为亲子家庭的必打卡点。“这些装置不是简单的景观堆砌,而是将沽源的地质特征、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场景。”沽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局长杨阳表示。整个导航指引体系将于6月底前全面落地,届时将形成10公里一景、30公里一体验的动线布局。

·小程序“智慧沽源"整合服务信息

打开最新升级的“智慧沽源”小程序,游客不仅能获取景区预约、VR全景导览等基础服务,还有多家官方认证的“明星商家”榜单:涵盖烤全羊宴、藜麦餐等必吃美食,12条主题路线推荐从“一日赏花游”到“三日深度游”应有尽有,甚至能根据自驾车型智能规划包含充电桩信息的专属路线。

“我们整合了全县80%以上的文旅资源,构建起服务闭环。”智慧城市运营总监张丽丽展示了一项创新功能——线上评价投诉系统可实时追踪游客反馈,从提出建议到整改完成的全流程可视化。为提升渗透率,300余家商户将部署智能展示终端,景区主干道导览牌、自驾驿站也将全覆盖二维码标识,形成线下扫码——线上体验——线下消费的行为闭环。

·用文化赋能“特产销售”

在藜麦博物馆的文创展区,一款相机造型的抽拉式冰箱贴格外醒目。“内置卡片记录了藜麦从播种到丰收的全过程,把厨房场景变成了文化载体。”另一款“沽源的气味故事”香氛礼盒——采集草原清露、金莲花香、藜麦谷香三种特色气味,让游客把“沽源记忆”随身携带。

文化活动矩阵亮点纷呈:5月启动的“大美沽源”摄影艺术大展划分“四时之诗”“烟火长卷“等四大赛道,博物馆一层将形成“一展双馆”的联动格局;6月举办的首届天路彩绘大赛则瞄准大学生创意群体,获奖作品将实景呈现于天路沿线,打造流动的艺术长廊。“这些活动不是孤立的赛事,而是构建起展览—体验—消费的产业链条。”沽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副局长张亚楠说道。

·从“流量思维”到“价值共鸣”的升级

在小红书平台,草原天路打卡拍照教程、主题路线攻略等内容持续种草年轻群体;抖音上,户外自驾、亲子出游类达人正用“Vlog”展现天路的四季之美,在百度搜索“沽源”关键词,首页首位呈现城市名片,聚合旅游资源、交通路线、产业信息等核心内容。“这是游客认识沽源的第一窗口,我们要让‘一见如沽源来是你’成为共识。”沽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宣传股长周文浩表示,整个传播矩阵将贯穿全年,形成短视频种草—搜索决策—线下体验—社交分享的完整闭环。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加速,从北京自驾3小时可达沽源。这个夏天,游客漫步草原天路东线,闻着百合花的馥郁芬芳,品尝藜麦菜品的独特风味。沽源的文旅升级,不仅是一次产业迭代,更是一场关于沽源文化的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