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闫方艳)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湾镇凭借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将传统西红柿产业打造成当地农业支柱。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朝阳湾镇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引入暖棚无土栽培育苗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型升级。
朝阳湾镇智能化温控大棚。
走进朝阳湾镇智能化温控大棚,一排排无土栽培的西红柿苗整齐排列,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着生机,展现出科技农业的独特魅力。与传统土壤栽培不同,这些幼苗扎根于富含养分的基质中,通过滴灌系统精准吸收营养液,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的培育过程。
为推动暖棚无土栽培育苗技术落地见效,朝阳湾镇构建起“政府+合作社+农户”协同推进机制,搭建起从育苗、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也吸纳了周边劳动力,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朝阳湾镇暖棚无土栽培育苗面积已达2000平方米,年可试验示范种植5000棵左右不同品种的西红柿秧苗,培育的西红柿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口感型、加工型等多个品类,满足了不同市场需求。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朝阳湾镇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将小小西红柿,变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接下来,朝阳湾镇将继续深化农业产业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集育苗推广、技术培训、冷链物流、电商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小小西红柿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黄金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