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与雄安新区教育局承办的京津冀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专题研讨活动在雄安新区顺利举行。来自京津冀地区各高校的主管领导、教务处及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以及各领域骨干教师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教师发展路径。活动中还正式启动了河北省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共探教师素养提升路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议题。研讨活动中,与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政策”“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教师教学创新的前沿探索”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实践,系统解读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路径,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能力结构优化中的关键作用。
研讨多维碰撞,凝聚创新发展共识。活动特别设置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研讨,邀请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以及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创新实践”“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方法论”“职业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等主题展开多维度分享。本科院校研讨环节,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以“AI+课程思政”融合实践为例,展示了智慧教学工具在创新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场景;职业院校研讨环节,则聚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探讨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革命。互动环节中,与会专家分享了“混合式教学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开发”等实践案例。现场讨论热烈,思想碰撞频繁,形成了“技术赋能教学、创新驱动发展”的共识。
赋能区域教育协同,激发教学创新动能。与会代表表示,本次活动汇聚了京津冀三地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专家报告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与实施路径。部分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活动中提出的“AI+教学评价”模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将结合本校学科特点,尽快推动相关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多位职业院校教师则表示,将以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探索“课赛融合”新范式,提升学生的数字技能与创新素养。随着河北省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启动,京津冀高校将以赛事为平台,进一步深化区域教育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评价优化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京津冀高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迈出新步伐。未来,三地将继续加强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教师发展生态,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区域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