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圆桌论坛丨怎样为外卖食品加上“安全锁”

主持人:

当前,外卖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的刚需。然而,在动动手指、轻松享受送餐服务的同时,外卖餐饮也暴露出一些安全问题。怎样清除外卖监管盲区?如何把外卖食品安全漏洞在入口之前堵住?本期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三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保定市委副主委郑思海:

推行“云监管” 让外卖商家“晒”后厨成为规范

郑思海

去年,保定市竞秀区在外卖商家后厨全面推行AI摄像头,不仅方便消费者扫码查看备餐过程,也便于监管部门远程抽检,提高了监管透明度。通过此举倒逼商家规范操作,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建议打造智慧监管系统,将外卖餐饮加工、制作全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并纳入平台商家评分体系,引导外卖商家实施“明厨亮灶”,保障食品安全。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外卖餐饮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群众投诉维权的受理,最大限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外卖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省政协委员、民进沧州市委副主委邱聚昌:

鼓励外卖骑手变身食品安全“监督员”

邱聚昌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是连接餐饮店铺和顾客的桥梁。去年12月底,任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聘任了14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在取餐过程中如发现店铺环境脏乱差、无证经营等问题,他们可通过专属渠道上报,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处理。

让外卖骑手更好发挥食品安全“监督员”作用,建议加强外卖骑手培训,提升他们鉴别食材、核查证照等能力,让他们熟练掌握监督规范与技能。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给予必要奖励,调动他们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永泽:

提高食安封签使用率 为外卖系上“安全带”

张永泽

食安封签是指为防止外卖食品在配送过程中被人为拆启或意外破坏而采取的一次性封口包装件。为保障外卖餐饮“最后一公里”安全,石家庄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食安封签智慧监管平台,要求入驻网络餐饮单位对每一单外卖使用食安封签情况拍照上传,市场监管人员随时开展线上巡查。

在全省进一步提升食安封签使用率,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制定规范、刚性约束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督促指导外卖商家自觉使用;外卖骑手取餐时要主动检查、提示,对未封口或封签损坏的拒绝配送。同时,科学设计制作食安封签,确保配送过程中无法私自开封,保障外卖食品配送过程安全。(河北日报记者 刘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