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节,古梨园全景。(资料图)博野融媒供图
与一个月前梨花飘香、莹白胜雪的素雅景象不同,5月的博野县万亩古梨园,苍翠葱茏,一片碧色。近8万株百年树龄以上的梨树枝繁叶茂,幼果盈枝圆润可人。
2015年,博野县沙窝村、冯村等5个村连片的古梨园,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万亩古梨树群”称号。这是迄今为止全省乃至华北地区发现的面积较大、种植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原生古梨树群落。
沙窝、冯村一带种植梨树始于唐代建村之初,那时便有村民引种晋州优质鸭梨品种,梨树群落从此不断繁衍壮大,到明清时期当地种梨之风日盛,至清康熙年间这一带的梨树已颇具规模和口碑。经过历代果农的嫁接、整枝、换头,造就了今天博野县万亩古梨园古树合抱、虬枝苍劲。
“梨园目前有树龄200年以上梨树2500余株,其中树龄最长、树干最粗的一棵被称为‘古梨树王’,主干高2.5米,树基直径约1.5米,树冠直径超过10米。‘古梨树王’砧木为杜梨树,距今800多年;嫁接树身为鸭梨品种,2013年省林业厅打孔鉴定为距今384年。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梨农们都会在梨王树下举办采摘仪式,表示梨子的收获季节到了。”冯村党支部书记刘世雄指着枝头乒乓球大小的幼果说,“别看古梨树王经历了近400年风风雨雨,年产梨果仍有500多公斤,比其他梨树毫不逊色,口感还更好。这些年,通过县委、县政府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博野古梨园。今年的梨花节期间,古梨园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
“既来古梨园,定要一睹树王风采。手机一扫就能详细了解树王的信息,这个设置很贴心。看一看历尽沧桑的古干穹枝,读一读矗立千年的坚韧顽强,站在树下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和震撼力,这应该就是树王的魅力吧。”游客张敏指着一旁的二维码标牌说。
梨园人气高了,来博野收购梨果的外地采购商也逐渐多了起来。为了提高梨果品质,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让古梨园成为村民的“致富园”,2023年,冯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农村土地合作社,帮助种植户统购统销。
63岁的冯村村民庞发柱种着7亩梨树,以前收了果都是自己到村集上去销售,拖拖拉拉一卖就是好几个月。自打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庞发柱就不再为梨果的销路发愁了。合作社不仅帮助种植户联系收购商,实现定时定点收梨,价格还稳定。去年,庞发柱的梨园收入近3万块钱,而冯村集体纯收入达到11万元,帮助村民增收共计40余万元。“合作社联系集中收购后,我用卖梨的时间去附近打打零工,能再增加一份收入。”庞发柱说。
秉持生态宜居、绿色康养理念,博野县近年来依托古梨园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建成茂兰广场、梨园幽韵步道、程茂兰天文科技馆,着力提升改造景区配套设施。该县还投资逾千万元打造万亩古梨园游览项目,借力“梨花节”“采摘节”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申报“博野县万亩古梨园采摘节”省级秋采摘休闲旅游线路,让古梨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沙窝村和冯村,也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和市级美丽休闲乡村。
借鉴万亩古梨园成功经验,博野县通过引进新品种、发展特色种植和打造精品农业,积极推动“新特精”农产品种植,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活力。目前,该县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5744亩,设施农作物产量79554吨,产值71673万元,农业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态势。(记者李岩、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