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让更多通信产品用上“中国芯”

5月26日,河北时硕微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操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刘英)“我们又取得了一项新专利!”5月26日,记者见到河北时硕微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时硕”)副总经理王玉龙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好消息。

不久前,河北时硕自主研发的一项名为“声表面波滤波器高低温测试夹具”的专利获批。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取得6项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声表面波器件关键技术指标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声表面波滤波器是智能手机、导航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基础元件,在芯片的通信模块中,担当着“信号卫士”的重要角色,能有效滤除干扰信号,保证无线通信质量。

5G时代,这一产品市场需求巨大。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这一领域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很多国内通信厂商以依赖进口为主,不仅面临高昂的采购成本,更时常遭遇“断供”风险。几年前,王玉龙认识的一个客户使用的一款进口滤波器突然被停供,导致其生产线面临停产。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卡脖子”事件,让河北时硕下定决心自主研发,毅然选择逆流而上。

5月26日,河北时硕微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测芯片。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2013年,河北时硕由北京迁入大厂后,已十几年在声表面波器件赛道持续深耕,成长为现代通信行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150多家研究所以及北斗星通、创维等670多家民用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穿上无尘衣,戴上无尘帽,穿好无尘鞋……记者走进河北时硕的万级洁净车间,仿佛进入了科技、专业与纯净并存的梦幻世界。

清洗、光刻、镀膜、剥离、芯检、封装……一道道工序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工艺规范,在精密设备前认真操作着。

“这是国内领先的晶片、微芯片加工和声表器件封装的全自动生产线,你眼前的高精度镀膜机、光刻机等都是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公司总工程师卢翠语气中难掩自豪。

在河北时硕,研发创新最受重视。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30%以上,同时,公司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固定将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研发项目也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奖项,其中“多频点高精度北斗导航用声表面波滤波器”项目,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中名列第九。

研发成果丰硕的背后,研发之路却充满艰辛。

今年3月,公司接到客户要求研发某系列声表滤波器的任务,任务中多款产品涉及新的设计结构,个别要求已达设备及工艺极限。最主要的是,时间非常急迫,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研发定型。

任务接不接?“接!越是硬骨头,越要咬牙啃下来。”卢翠和20多个研发人员24小时轮班进行研发,20多天内,他们突破了光刻工艺的线条极限,找到了最优工艺参数,创新了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产品样品,得到客户高度认可,目前已批量下单进行生产。

5月26日,河北时硕微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设备参数。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公司展厅里,各类声表面波器件琳琅满目。目前,该公司已自主研发了2000多款产品。

“这些都是咱们自己研发的芯片,也就是‘中国芯’!”王玉龙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声表面波滤波器和谐振器产品年产能已达到500万只。

在取得市场突破的同时,河北时硕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一款产品正常研发时间一般需要20天,我们仅需7天左右就能制作出样品。”卢翠说。

凭借科学完善的新品开发流程和快速的新品研制速度,从2016年开始,河北时硕的市场份额每年提升20%左右,2024年,产值实现8300万元。

厂区内,一栋崭新的厂房即将封顶。这是该公司投资3.12亿元建设的年产8000万只滤波器芯片项目。项目投产后,公司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6亿元。

“对于公司而言,不仅要关注连年提升的经济数字,我们还肩负多重使命,要为国内半导体行业出一份力,为民族制造业发展作出贡献。”谈起未来,王玉龙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要让更多通信产品用上‘中国芯’,让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更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