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赛赋三期项目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服务中心建设快马加鞭,廊坊沃尔德超硬刀具及高端精密装备制造项目车间正在进行主体结构建设,稻香村香河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中心即将封顶……眼下,在廊坊市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设备开足马力加紧作业,建筑工人紧张有序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廊坊市充分发挥紧临京津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转化产业化,全力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高地。
承接引进疏解项目
推进与京津产业链融合
4月22日,廊坊沃尔德超硬刀具及高端精密装备制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施工。海涛 摄
5月13日,在位于大厂高新区的廊坊沃尔德超硬刀具及高端精密装备制造项目现场,车间主体钢结构已吊装完成,工人正在进行钢承板铺设。
该项目是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厂布局的第二个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可年产高精密刀具140万件(套)、精密自动化设备500台(套)、大面积CVD金刚石膜涂层设备500台(套)。”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士凤介绍。
聚焦京津“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产业,廊坊市紧密结合京津冀产业图谱及产业链,围绕在京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央企总部等6类疏解对象,主动对接各部委,对接央企、京企和知名民企,积极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产业链条,仅大厂去年就引进和承接北京疏解产业项目25个。
“一台机床,三地智造。”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津冀布局产业链,实现了北京总部研发核心技术、天津制造关键功能部件、河北廊坊组装整机和测试验证。
2014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廊坊开发区投资建设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确立了“北京研发、廊坊生产”的布局,11年来先后进行3次增资扩产,建成投用一期、二期、三期项目,推出300多个型号的精雕机。
5月15日,廊坊精雕高端数控机床数字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正在施工。“项目主要建设1栋精密联合厂房、1栋电控厂房和1栋总装厂房。”项目经理杨杰介绍,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项目承建方倒排工期,合理调配施工资源,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
该项目是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廊坊建设的第四期项目,2024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全面竣工投产,届时将年新增产值3.6亿元,可年产500台精雕五轴高速加工中心,在数字化生产上实现质的飞跃。
承接疏解步伐加快,协同发展成果凸显。2024年,廊坊市与北京市通州区共同举办项目推介会,意向投资额245.9亿元;积极承接雄安新区产业配套项目和资源外溢转移,13个外围制造基地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
一批来自京津和其他省市的新项目选择落户,一批老企业积极兴建新项目,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迅速成长……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廊坊招商引资高歌猛进,项目建设压茬推进,与京津产业链加速融合,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项目建设向新而行
协同创新全面提速
近日,在国科赛赋河北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对创新药物进行试验和检测。 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5月13日,在位于固安县的国科赛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服务中心项目现场,近200名工人正有序开展墙体粉刷、防排烟系统安装作业。“这是我们公司在固安建设的第三期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国科赛赋河北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程丹介绍。
该公司是北京赛赋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落户固安以来发展迅速。该公司二期项目于2021年投运,三期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非临床药理毒理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企业。
在该公司实验室,一批来自京津的创新药物正在试验和检测。程丹介绍,公司已形成北京总部侧重商务对外、固安基地专注生产研发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内外80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完成1600余项一类新药或医疗器械的临床前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任务。
打破区域壁垒,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协同创新。聚焦“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协同创新定位,廊坊市积极吸引京津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加速向廊坊集聚,努力把京津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廊坊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北京吉诺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创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拥有疫苗研发全链条创新技术平台。2022年,在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便利航空物流条件的吸引下,该公司董事长王希良决定将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项目落户临空经济区(廊坊)。
“建设进度持续刷新,仅用18个月就完成一期项目建设。”5月14日,在刚投入使用的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的疫苗生产车间大楼前,王希良介绍,一期项目主要是4种国内创新疫苗的生产线。
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廊坊市通过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完善成果转化方式、健全成果转化机制等措施,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目前,该市已布局建设10家市级中试熟化基地,为京津冀重点产业产学研合作提供验证平台。仅2024年,廊坊获批省级研发平台17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总数147家,新增在研项目686项,取得技术突破233项,吸纳京津技术合同467项,合同成交额达144.92亿元,闯出了协同创新的新路子。
重点项目提质增效
优势产业聚链成群
5月23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尖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现场。刘岩摄
5月13日,在临空经济区(廊坊),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尖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两座厂房和一栋办公楼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和内部装饰装修,预计6月底竣工,将投用4条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线。
“这个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火箭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该公司项目施工负责人辛彦武介绍,届时,公司将推动零部件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与专业化,吸引众多京津上下游关联企业落户临空经济区(廊坊),形成中国北方最大规模的商业火箭创新产业链、产业生态圈。
近年来,临空经济区(廊坊)充分发挥紧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围绕航空研发、航空制造、航空维修和航空培训四大板块,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等措施,不断吸引龙头航空科创企业落地,推进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崛起,全力打造我国最大的国家级航空科创产业基地。目前,已吸引星光凯明、星河动力等一批项目落地,新里程全球总部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南航华北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14个项目竣工投用。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站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廊坊市围绕现代商贸物流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旅康养、食品和现代化农业五大重点产业,以项目提质增效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信达国际物流园是宝湾物流在廊坊投资建设的第二个项目,定位为京津冀物流枢纽和集散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服务京津两地,辐射整个华北地区,预计年货物周转量10万吨至12万吨。”5月14日,在位于安次区的信达国际物流园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李茂鹏介绍,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目前施工进度已完成80%,将于今年10月交付。信达国际物流园建成并全负荷运营后,预计每年实现营业额超3000万元。
唱好协同发展曲,筑就产业协作圈。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廊坊全力以赴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与各大物流企业完成一次次“双向奔赴”。
项目加快落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目前,廊坊已形成快递区域总部、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管道物流、环京津商贸产业集散中心五大产业集群。2024年,该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948.8亿元,占GDP比重24.3%。(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