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工行金融助农燕赵行(11)|看两家县域企业如何打赢“金融助农”升级战




图片


卢龙 “专精特新贷”破解资源束缚

卢龙县是“中国甘薯之乡”,甘薯种植面积13万亩,甘薯产量24万吨,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图片

秦皇岛高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查看实验室培育的脱毒薯苗。受访者供图

眼下正是卢龙县种植甘薯的季节,秦皇岛高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亚食品)的育苗工厂内的脱毒薯苗被分批运往大田,6个大棚将为基地和周边农户提供2000万株脱毒薯苗。

图片

5月10日,秦皇岛高亚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育苗棚内起苗。受访者供图

“传统品种易感染病毒导致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和淀粉率,我们采用中国农科院研发的脱毒技术,从源头上保障了甘薯及淀粉品质。”甘薯苗基地负责人白经理介绍。作为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高亚食品从红薯种植、深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公司采用国际化标准生产设备,其生产的淀粉及粉条远销韩国。2024年,该公司获评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图片

在秦皇岛高亚食品有限公司的粉条晾晒车间里,自动晾晒架上粉条正有序循环着。穆江涛摄

在高亚食品厂区内笔者看到生产车间屋顶上纤细柔滑的红薯粉条在晾晒架上自动循环“吹风”,天凉有暖风,天热有凉风,确保粉条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晾晒。这样不仅大幅缩短了晾晒周期,还显著提升了粉条的口感和品质,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粉条的需求。

“您现在看到的厂区是由老作坊发展来的,以前父辈做粉条,都是收农户的淀粉,人工倒粉条,穿杖子,露天晾晒,粉条有杂质,露天晾晒也不卫生。”高亚食品总经理闫莉说,“我们接手后,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为了保证淀粉干净、无杂质、出粉率高,我们不仅购进了现代化生产设备还建起了自己的脱毒薯实验室、育苗大棚及红薯基地。为满足深加工需求,我们每年还会从农户手里收购1万吨红薯。”

近几年,高亚食品在育苗、红薯收储、淀粉及粉条生产等环节实现全产业链机械化。相应地,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每年11月甘薯收储期,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较大。工商银行卢龙支行在了解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后,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时间,解决了我们融资难的问题。2024年6月我们向卢龙支行申请了500万元的‘专精特新贷’,不到一周时间贷款就到位了。”高亚食品闫总说。

据了解,“专精特新贷”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需在政府部门最新发布的河北省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内,拥有有效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软件著作权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我们经过走访调查核实了高亚食品的相关情况,收集了该企业的贷款资料后上报分行,大概一周的时间就发放了贷款。”工商银行卢龙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支行将继续加大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应客户需求开启绿色通道,尽快将贷款落地,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秦皇岛市卢龙县作为“中国甘薯之乡”,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技术赋能和金融助力,探索出一条“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赋能破解农业资源约束,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值得关注的是,高亚食品作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典范,通过产业升级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容城 “科创贷”助力突破技术瓶颈

作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另一典型案例,雄安高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科创贷”实现技术升级,2023年获评省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有机种植,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高宇农业依托现代化农业理念建成集采摘、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其玻璃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草莓,通过精准温控和科学灌溉保障生长。“公司在新品研发阶段面临资金缺口,多年来高宇农业与工商银行容城支行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所以公司首先想到寻求容城支行的帮助。”公司相关负责人牛佳贝告诉笔者。

图片

工商银行容城支行负责人到雄安高宇农业调研走访,公司相关负责人牛佳贝(左一)介绍草莓生长情况。穆江涛摄

“工商银行容城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短时间内为该公司创新投放‘科创贷’,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工商银行容城支行负责人介绍,“科创贷”是工商银行围绕政府部门认定的河北省内科技型或创新型企业,按照其自有资产、销售收入和知识产权等数据为其在线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的一款经营快贷产品。

截至2024年底,容城支行已累计向涉农企业投放贷款1.2亿元。负责人表示,支行将持续发挥“科创贷”产品优势,通过“工银兴农通”平台提供融资+融智+融商服务,重点支持现代农业设施和农村产业融合项目。

结语:科技赋能农业,金融助力振兴。高亚食品等科技型企业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加工工艺提质增效,带动农户增收。工商银行以“专精特新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精准支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些实践展现了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农业的乘数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样本,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乡村云融媒平台 齐建丽)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穆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