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共青团迁安市委“返乡学子假期艺术课堂”活动现场。 葛洪利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李宝发、张泽慧、宫雨彤、葛洪利)“这些菜太多了……自从爸妈走后,我们从来没吃过这么丰盛的菜。”临近端午节,迁安市圆梦爱心协会志愿者走进该市扣庄镇郎庄村,为一对小姐妹提供志愿服务,勾起姐妹俩对父母的思念。
近年来,共青团迁安市委以“德耀水城,善行迁安”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13.3万青年志愿者,用累计167.6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1228场志愿服务活动,为“善行迁安”写下温暖注脚。
志愿服务的力量,源于组织、成于合力。近年来,共青团迁安市委积极构建“社会工作部牵头、团市委为圆心、社会组织为半径”的青年志愿服务架构,将该市圆梦爱心协会、心理学会等青年组织拧成“主心骨”,让爱心企业家、机关干部、高校学子、普通职工、新业态从业者等多元群体成为活跃的“志愿细胞”,组织当地广大青年合力描绘城市文明生动画卷。
图为迁安青年志愿者与居民同书春联迎新春。 (资料图,葛洪利摄)
坚持需求导向,培育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共青团迁安市委坚持“一个品牌一个特色、一个项目一群受益”,让志愿服务从“碎片化”迈向“精品化”。“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每月首个周六准时走进困境老人等特殊群体家中,通过捐赠善款、物资帮扶、慰问陪伴等方式,为特殊群体送上持续关怀;“返家乡”大学生志愿服务,搭建起“1平台+2机制+3岗位”的实践舞台,累计吸引1200余名大学生参与315场志愿接力;青少年成长类志愿服务中,“伙伴计划”守护心灵成长,“小橘灯助残接力·脑瘫儿童小课堂”点亮20余名脑瘫儿童希望,“心灵之窗阳光行”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等等。
为确保志愿服务长效化,共青团迁安市委探索出“向上争资争项+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自发捐赠”的多元保障模式。2024年争取上级资金8.5万元支持示范项目,并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入驻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体化办公,初步形成“党政支持、社会参与、青年有为”的长效格局。通过发挥“迁安青年”公众号平台作用、发布志愿者主题宣传片《这抹红,有我》等,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矩阵,树立全国优秀返乡大学生金璐、省级优秀志愿者胡哲维等“志愿标杆”,用青春之火点燃志愿之光,让文明新风遍拂迁安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