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创新花生复种小黑麦模式 科技赋能“农牧结合”新场景

5月12日,由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主办、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团队冀东综合试验推广站承办的“花生冬闲田复种饲用小黑麦现场观摩会”在滦州召开。来自全省的草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饲草企业代表及种养大户等6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地双收"创新模式带来的丰硕成果,研讨更好推进花生复种小黑麦创新种植模式提质增效新科技。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忠宽研究员以“花生冬春闲田牧草绿肥复种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团队研究进展,分享了花生冬春闲田复种牧草的土壤效应、生态效应和产量品质效应等方面的详实数据,系统阐述了该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精准调控播期、优化水肥管理,亩产鲜草达3-4吨,粗蛋白含量超15%,不仅为奶牛、肉羊等草食家畜提供优质饲料,更能通过根系固氮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一田双收、农牧双赢”。 

在滦州市百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示范基地,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冬闲田复种成效。连片的小黑麦长势喜人,叶片翠绿欲滴,茎秆挺拔粗壮,在微风中掀起层层绿浪,公司负责人郭秀云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算起经济账:“每亩小黑麦鲜草净收益可达500元左右,田间管理简单,全程机械化又适宜规模化种植,如果把承包的4万多亩花生田全部复种小黑麦,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团队冀东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王玉丽站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饲用小黑麦品种特性:饲用小黑麦是一年生越冬性饲草作物,可与多种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种植模式。营养价值高、产量高。抽穗期收割粗蛋白含量可达11%,与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相当、高于玉米籽粒及全株青贮玉米。亩产鲜草2-3吨,干草0.9吨左右。收获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畜牧业的枯草期,饲用小黑麦的收获,可缓解养殖业对牧草需求短缺的压力;小黑麦整个生长季节无或少病虫害发生,无需使用农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田收益。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团队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岗位专家游永亮博士从品种培育角度补充介绍了饲用小黑麦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实验站站长、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早熟多抗型岗位专家刘晓光研究员重点强调了此模式的推广使得两年三熟的耕作模式转变成一年两熟,在耕作制度上是一次重大改变;轮作倒茬改善了花生的抗病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有利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

据悉,花生冬闲田复种饲用小黑麦已在滦州市开展了试验示范。共建设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20亩:其中百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示范15亩;张百户坎村示范5亩,参试品种3个。从测产情况看,平均亩产青贮鲜草2.5吨,其中2个示范品种达到3吨。(乡村云融媒平台 魏曼丽)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