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教育


圆桌论坛丨怎样让孩子们更好享受快乐课间

主持人

拥有快乐课间是孩子们的期盼。然而现实中,部分中小学校出于保障安全、维护秩序等考虑,对课间活动设置了重重“规矩”:有的班主任要求除了喝水、上厕所,孩子们尽量不出班活动;有的学校禁止孩子们在走廊里跑跳,一经发现就扣班分……怎样把课间时间真正还给孩子们?如何让学生玩得开、家校更放心?本期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三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政协委员,一起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省政协委员、河北阳光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圣勇:

引入AI场景让课间活动更精彩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体育活动对于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具有积极作用。为让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走出教室,我省多地正在推行“15分钟阳光课间”。比如,衡水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引入“15分钟小课间+30分钟大课间+多元活动”模式,鼓励学生玩起来、动起来。

让课间活动更精彩,学校可探索将AI技术融入课间活动场景,推动活动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推广“AI+传统游戏”,如AI跳绳,将学生每次跳绳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并生成个人运动成长报告,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打造“虚拟运动墙”,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与投影互动,完成跑酷、滑雪等虚拟场景挑战,既突破了场地限制,又避免了磕碰风险。

■省政协委员、滦州市滦河实验中学教师闫茹:

鼓励家长担任“课间活动导师”

学生学业繁重,课余时间也不敢放松,再加上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导致部分学校将学生的课间时间转变为课堂时间。

让家长从“安全焦虑者”变为“活力支持者”,唐山市路北区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依托“家庭教育大讲堂”,开发“课间游戏资源包”,指导家长利用感应地垫、软式飞盘等简易器材设计亲子活动,将课间运动习惯延伸至家庭。进一步创新共育载体,建议邀请具备相应特长的家长担任“课间活动导师”,教授传统武术、花样跳绳等,让学生们玩出花样;推行“体育家庭作业+亲子运动日”模式,将课间活动与家庭锻炼相衔接,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运动力即学习力”的理念。

■省政协委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勇:

明确权责边界为快乐课间上“保险”

让课间变得安静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担心学生因磕碰、打闹而发生纠纷甚至安全事故。当前,我省多地建立起校园意外伤害风险防控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后顾之忧。

为快乐课间上“保险”,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课间安全权责边界;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保障学生安全的硬件设施进行规范,对未成年人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应急救治机制。此外,学校还可引入家长自愿购买的校园意外责任商业保险,缓解课间活动中的安全焦虑。(河北日报记者 刘 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