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法分子通过“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将老年人从线下门店或短视频平台吸引到隐秘的直播间,利用微信群、小程序等渠道进入私域直播定向触达用户,采取“播完即注销”“解散群组”“更换平台”等手段销毁证据,规避监管,打造欺诈的隐秘角落。(据《经济参考报》5月13日报道)
以治病、养生的名义,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药品、保健品的骗局屡见不鲜。老年人易受骗,是认知缺陷、信息鸿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私域直播的种种话术,以及返利、抽奖等手段的运用,则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警惕性。同时,与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公域相比,微信群等私域目前处于弱监管状态,私域电商专业资质无人查验、产品质量无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保障等问题不时出现。这就使得欺诈行为隐蔽性更强,也令受害者取证难、追责难。
私域直播成为“坑老”产业的温床,会诱使老人过度使用保健品危害身体健康,还容易以“人传人”的方式导致更多老人受骗。这种营销方式如扩展到其他领域,造成的危害将会更大。向私域直播乱象亮剑,需要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需要尽快解决私域电商监管的制度、技术难题,厘清私域直播平台等各方责任,消除私域直播灰色地带,不给骗子可乘之机。(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