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让政务服务从“窗口”走到“家门口”
近日航拍的首衡高碑店市场繁荣景象。高碑店市行政审批局推出的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高效办”套餐模式,为该市场内的商户拓宽便捷服务渠道。保定市行政审批局供图
眼下,一望无际的麦田郁郁葱葱,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现在,办事就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省时省力!”这几天,刚刚买下一台新型联合收割机的望都县农机手李师傅高兴地说,以前农机过户要跑县城三四趟,现在打个电话,望都县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直接上门办,连新办的行驶证都给送到手里。
李师傅的新体验得益于保定市推行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2024年以来,保定市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服务增值等创新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化向智能化升级,打造政务服务改革“保定样板”。
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以“有解思维”破解急难愁盼,以“优解思路”重塑流程机制
“过去,办残疾证,得跑残联、医院、村委会,没半个月下不来。现在,你们上门帮我们办康复救助和补贴,太感谢了!”日前,蠡县居民宋青收到相关款项后,向社区工作人员致谢。
2024年,蠡县作为省级试点,将残疾证办理、就业帮扶、生活补贴等5项服务整合为“一件事”,并新增上门评定、辅助器具适配等4项增值服务。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并联,将办理时间从28天压缩至5天。目前,已为3000余名残疾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其中74名重度残疾人足不出户完成办证。
蠡县的做法是保定市推行“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改革的一个缩影。围绕“高效”和“办成”两个维度,保定市对政务服务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以“有解思维”破解急难愁盼,以“优解思路”重塑流程机制,高质量落实国家重点事项清单,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国家规定+市级自主+县域特色”三级清单体系。国家规定的21项重点事项实现“省级统建、市县复用”,其中新生儿出生、社会保障卡等事项办理效率提升77%;市级自主推出“公证+不动产登记”“企业信用核查”等10项集成服务。
实现全链条重塑。望都县将农机登记、档案调取、号牌核发等串联环节改为并联审批,申请材料从18项减至9项,办理时限从1天压缩至1小时,并首创“销售—办证—补贴—投用”一条龙服务。
推进数字化贯通。依托河北政务服务网、“冀时办”App等平台,推动“新生儿出生”等高频事项全程网办。群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填写新生儿姓名,上传3项材料即可完成9项服务事项联办。目前,该市已办理相关事项10320余件。
5月9日拍摄的高碑店市政务服务中心一角。该中心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等高频套餐事项集成到“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保定市行政审批局供图
不断创新政务服务场景
——将“窗口的事”向外拓展,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
在蠡县政务服务中心无障碍停车位,工作人员帮助前来办证的残疾人推轮椅;在直隶公证处办事大厅,群众办理继承公证时可同步申请房产过户,1个工作日内“一证一书”同拿;在保定市民服务中心,“视频导办帮办”系统让办事人通过手机就能与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申报细节……
保定市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不断创新政务服务场景,常态化探索推出“小切口一件事”,将“窗口的事”向外拓展,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让企业群众在更多领域享受场景化服务。
不断拓展服务场景。向前延伸,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医院、企业。比如,新生儿出生事项办理宣传进产房、残疾人服务宣传进社区,提前介入群众需求;向后增值,在基础审批流程上叠加衍生服务,其中农机登记后同步办理跨区作业证和购置补贴,残疾人办证后自动匹配康复救助政策,形成“办成一件事,解决一类问题”新格局。
推动服务方式人性化。市县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上门办”服务小组,覆盖农机登记、残疾评定、企业信用修复等领域,已服务2万余人次;开发“数字政务门牌”,通过扫码获取办事攻略,覆盖市县乡三级网点;专席应答,12345热线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席,知识库动态更新至65条高频问题;主动预警,公积金系统与自然资源部门直连,购房者贷款资格可提前预审,解决“材料齐全却贷不了款”问题。
加强政务服务主体协同联动。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跨层级、跨领域协作机制。在“交通货运一件事”中,交通运输、公安、行政审批部门联动,将车辆年检、外检等事项集成办理;在“企业信用修复”领域,市场监管、税务、法院等部门数据互通,失信企业“摘帽”实现全程网办,2024年该市修复行政处罚信息2015条;推行“公证+不动产登记”,公证处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系统直连,继承公证与房产过户同步办理。
不断创新拓展“一件事”服务范围
——推动办成“一件事”向办成“一类事”转变升级
国家第一批13项重点事项办理时间由平均27个工作日压减为8个工作日,办理环节由平均7个压减为1个,提交材料由平均21份压减为7份,跑办次数由平均7次压减为1次甚至零跑办,办事效率整体提升77%。
保定市10项自主事项可减少跑办46次、减少环节53个、减少申请材料75件、减少办理时限135个工作日,压减比例分别为85.19%、67.09%、49.34%、69.95%。
这些数字,是保定市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提升的生动写照,也正实实在在转化为发展动能。
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导向,保定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县相关部门,围绕产业特色、地域特点、发展实际、民生所需等,共同探索拓展服务领域,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新拓展“一件事”服务范围,形成集成、便捷、高效的办事体系,实现办事流程更优化、办事材料更简化、办事方式集成化。
完善国家规定“一件事”。对上线的国家两批21项重点事项,结合全市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行动,梳理系统设计中与企业群众办事习惯不符的环节,提供“新生儿出生”“残疾人服务”等可优化点位20余个;对2025年第一批12项重点事项,梳理全市现状及外地经验做法,为省级完善系统功能及统筹推进新事项提供建议参考。
推出市级自主“一件事”。前往企业、养老院等机构实地走访,倾听群众诉求心声,征集企业群众心头事、烦心事、想办的事,确定入园、“公证+不动产登记”、企业信用核查等10项市级自主事项,并于2024年8月底实现应用。
探索县域特色“一件事”。从小切口入手,从解决企业群众具体问题着眼,精准选题,先行先试,推出县域特色“一件事”,形成百花齐放工作局面。目前,县级推出的“交通货运”“个体工商户注销”“证照联动注销”等“一件事”改革,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多头跑”“多次找”等问题,受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
“只有政务服务不断提档升级,企业群众办事才会更便捷、更省心。”保定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继续拓展国家重点事项服务链条,推动办成“一件事”向办成“一类事”转变升级。将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领域,对推进的“一件事”改革实施清单管理,做好分析研判并动态调整。(寇国莹、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