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法治保障 让“诗”和“远方”更好牵手 ——《承德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亮点解读

河北法治报记者 段美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宜人。室外可以垂钓、娱乐、采摘,室内设有温泉,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外面的风景,真是太享受了!”5月1日,北京市民张先生带着家人来到承德县唐家湾景区,品美食,赏风景,泡温泉,一家人对这里赞不绝口。

承德市具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毗邻京津等优势,发展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如何消除旅游市场存在的顽疾?如何深化文旅融合,让“诗和远方”更好地“牵手”?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承德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近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2025年5月1日起,伴随着《条例》的施行,以上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以解决。

突出政府的引导促进作用

2024年,承德市共有235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34个,乡村民宿(含乡村酒店、农家乐)2153家,乡村旅游直接、间接带动劳动力就业10余万人。2024年,乡村旅游综合接待1218万人次,综合收入65亿元,已成为承德市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承德市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备、道路交通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乡村旅游管理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条例》突出政府在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民宿康养、农文旅融合、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条例》提出,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本行政区域内的全国、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道路、通信、水电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散中心、服务驿站、加油站、厕所、停车场、公交车、充电桩、公共消防设施、指示标识等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网上预订、支付、交流等功能,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

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建设乡村旅游设施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市、县级人民政府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引导旅行社把乡村旅游纳入旅游线路,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突出民宿和康养产业发展

位于兴隆县的雾灵山,凭借其清凉气候、原始森林与星空资源,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宿群落;因为一份天然的“财富”,原本偏僻、人烟稀少的七家镇、茅荆坝镇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在承德,很多乡村民宿与当地农业、生态、文创、餐饮娱乐等资源深度融合,已逐步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强力推进民宿和康养产业发展,《条例》对乡村民宿和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业态、发展特色和重点、资源利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条例》提出,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培育有区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品牌。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塞罕坝—御道口、京北第一草原、雾灵山—兴隆山、七家—茅荆坝、蟠龙湖、辽河源、唐家湾等景区为依托,发展民宿产业带、民宿群落。

市、县级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民宿管理制度,开展民宿等级评定,建立准入、退出机制,推动民宿健康发展。

鼓励合法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出租入股等方式,发展乡村民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构建便捷优质、独具特色的“跨城养老”服务体系。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康养资源,重点在森林、草原、温泉地热、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中医药富集的地区建设康养度假区,做强京津冀康养旅游度假基地。

突出农文旅融合

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的热河中药花海小镇种植基地,依托中草药产业,打造了集花卉观赏、特色采摘、乡情体验、商务会议、中药科普和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近年来,承德依托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条例》明确规定了通过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和协同发展,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激活传统农耕文化、提升旅游体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

《条例》提出,依托特色果品、中药材、食用菌、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具有承德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支持具备条件的乡村(社区)通过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鼓励利用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等地方传统美食及名优土特产品资源,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森林人家等经营项目,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餐饮美食品牌。

为了让文化“兴起来”、文物“活起来”、文创“热起来”,《条例》提出,市、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具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的民居民宅、乡村院落、名人故居等重点乡村建筑和文化文物遗存,保留乡土风味,传承乡村文化。鼓励利用自然生态、民俗人文、传统村落(街区)、特色物产等资源,打造文旅特色小镇(街道)、村落(社区)。鼓励利用地方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特色工业等开发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工艺品、纪念品、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