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着力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日前,我省有关部门公开向社会征集七类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对于企业和广大工商个体经营者来说,这无疑是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近年来,涉企违规执法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成为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保护市场主体和“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对于营商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因此,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和行动,大力整治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整治的成效。
在涉企执法乱象中,行政执法检查存在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让企业苦不堪言,成为执法扰企的典型表现。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一些地方尝试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等措施,将多部门入企检查进行合并,使入企检查人员进行“云备案”,确保入企检查人员执法留痕。这些创新举措无疑为规范执法行为、增加执法透明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效路径。
去年以来,国家对于治理乱检查、乱罚款等涉企行政执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有所下降。此次专项行动,就是深入倾听企业呼声,征集问题线索,通过深入整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相对于行政措施,法律更有利于长远。即将实施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对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监督、及时纠正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为涉企执法、监管提供了基本的法治原则和法律遵循,将从根本上抑制向企业乱伸手的行为,让民营企业家安心、放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不仅需要解决老问题,也要攻克新课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常态化抑制一些基层政府的短视行为和利益冲动,保障行政执法行为不为局部利益所左右。与此同时,在观念上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束缚,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依法创新涉企监管方式,通过营造持久的、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曹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