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家庭文明素养,定州市司法局联合市妇联创新开展“法治基层行”系列活动,在高蓬镇、息冢镇、邢邑镇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法律+道德”双轨教育模式,组织专业力量下沉基层,为村妇女干部、村调委会主任及特殊群体定制法治课程,实现法治教育与家风建设同频共振,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法治教育固根基
河北省平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晓旭进行专题授课,围绕民法典婚姻家庭篇、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民生关切领域,通过“案例解剖+法律解读”方式深度解析。针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结合“天价彩礼致贫”“丧事攀比伤情”等典型案例,阐释移风易俗法律边界,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深入人心。
家风建设促和谐
家庭建设宣讲团团长、定州市新时代幸福家庭共建促进会党建指导员王淑贤创新“故事课堂”,以“小家训涵养大文明”为主线,通过“婆媳相处三十六计”“亲子沟通情景模拟”等鲜活形式,鼓励妇女群众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以“小家”文明促进“大家”和谐。
多元参与显成效
妇女干部变身“法治轻骑兵”:组建“巾帼反诈普法队”,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土话”,村民的防诈意识显著提升。村妇代会主任将“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融入“妇女之家”活动中,化解留守儿童教育矛盾和家庭婆媳矛盾等典型问题。
调解队伍构筑“平安前哨站”:建立“警司联调”机制,调解员经专业培训后,运用“转账延迟到账”“紧急止付流程”等专业知识,来化解投资理财类家庭矛盾。
特殊群体实现“双向转化”:社区矫正对象完成“法治教育+家庭修复”课程,组建“现身说法”宣讲团开展警示教育。社区矫正人员赵某通过与儿子共同制定“每周一次家庭日”的约定重建家庭信任纽带。
定州市司法局的双轨教育模式,实现了基层治理效能的叠加效应,妇代会主任与调解员组建“法治宣讲团”,定期开设“乡村法治夜校”;司法所将家风教育纳入矫正必修课,建立“家庭—社区—司法”联动帮教体系。基层乡镇干部表示:“法治教育管住‘底线’,家风建设提升‘高线’,两者结合才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法治基层行”不仅传播了法律知识,更在参与者心中埋下了法治信仰与道德自觉的种子。从反诈阵线的筑牢到家风文明的生根,基层工作者与特殊群体共同成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彰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闫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