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晓曦、郝树林、马俊杰)近年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在沽源县上演。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城,通过将文化与宣讲深度融合,让严肃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在沽源,宣讲队伍里藏着不少“民间高手”。本土诗人、音乐舞蹈老师、民间艺人纷纷加入,组成了具有特色的宣讲队。黄盖淖镇“四嫂”文艺宣讲队用乡音土话唱快板;“声韵沽源”工作队把理论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句半;退伍老兵张茂忠则带着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走进学校、田间,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那段艰苦岁月,提醒大家珍惜当下。这些来自基层的宣讲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党的理论“沾泥土、带露珠”。
深挖本土文化宝库,沽源为群众定制了丰富的文化“菜单”。在非遗宣讲现场,葫芦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浩一边在葫芦上勾勒图案,一边讲述着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在丁庄湾红色教育基地,一段段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故事被娓娓道来。一场场专题宣讲,从新石器时代文明到辽金文化、蒙元文化,让沽源百姓重新认识家乡。
为了让理论宣讲更“对味”,沽源县大胆创新形式。二人台演员用欢快的曲调夸赞乡村新变化,快板书艺人以鲜活的表演展现乡风民俗。这些充满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让理论宣讲变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
文化为笔,理论为墨,沽源正用创新的方式书写着基层理论宣讲的新篇章,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这片充满文化魅力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