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主题活动课入选河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孙也达)5月6日,记者从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青蓝工作室”打造的《倾听青龙故事 踏寻满族记忆》主题活动课从全省642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河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此次精品课遴选是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而组织开展。

多年来,“青蓝工作室”以资深教授引领为核心,在实践中逐渐明确了建设思路、壮大了“青蓝队伍”、形成了特色方法,总结出“思想浸润夯基、能力塑造固本、成果积淀突破、团队共生增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

思想浸润,多向度凝聚共识。工作室扎实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在及时跟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共党史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使科学理论真正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资深教授在日常教育教学等工作中,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行动,感染带动青年教师坚持严的标准和实的基调;在日常交流中,常态化教育提醒青年教师守牢师德师风阵地,做到“又红又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玩中干、干中学”,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走进中铁山桥红桥党建馆、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青龙民族博物馆等地,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录制了系列实践教学视频,并提炼出“有风景的思政课”教学创新方案。

能力塑造,差异化分类培养。工作室遵守人才成长阶段性,在职业适应期,重点培养教学基本功、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能力成长期,从教学骨干型、比赛攻关型、行政储备型等不同角度强化类型化培养;在成熟发展期,培养独立思考、团队管理等能力。紧盯工作需求多样性,基础能力模块涵盖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工具应用等内容;专项技能模块围绕论文写作、项目申报、课程体系设计等内容展开;综合素质模块包括与学生的沟通能力、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注重督促指导动态性,资深教授基于人才成长规律,时刻紧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工作作风、教学科研能力等指标,确保其发展始终处于持续进步与动态优化的轨道。

成果积淀,重实效担当攻坚。工作室坚持需求导向,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形成了三级赛道布局,在前沿赛道方面,对标国家级项目建设要求,高标准做好每个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在传统赛道方面,稳步推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拓展资源方面,校内外联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党建课题研究等项目。工作室将资深教授沉淀的丰富经验和青年教师敢想敢干的充沛活力有机结合,资深教授定位攻关方向,防止技术路线偏移;青年教师熟练应用新技术和新工具,拓展攻关手段和方法。工作室聚焦科研攻坚、教学攻坚、实践攻坚,全体成员参加了《有风景的思政课》新模式探索,4名青年教师分别录制的课程入选省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课,3名教师参与的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成功立项,1名教师作为重要参与者成功申报省教改项目两项,1名青年教师在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三等奖,1名青年教师牵头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获省二等奖。

团队共生,破边界密切协同。工作室以共同目标凝聚协作共识,资深教授从国家需求、社会期待、学校发展、个人成长等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引导青年教师将个人成长目标融入集体攻关方向。以知识共享充实互助方法,工作室坚持显性知识培养和隐性经验传递相结合,从显性角度说,工作室成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时将政策文件、理论文章等资源发送至数字化交流平台;从隐性角度说,工作室打破“资源壁垒”,在课题选题、课程录制、思路谋划等过程中,领头人在设施使用、场地协调等方面牵线搭桥,为青年教师搭建广阔的施展舞台。以开放包容构建沟通文化,工作室创设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讨论会”聚焦平等开放对话,“研讨会”聚焦科研难点、教学困惑等共性问题,“午餐会”聚焦非正式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