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是优化消费环境、创造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意愿、提升消费体验的关键一环。培育和创新消费场景,不仅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激发消费活力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以多业态融合促进消费场景创新
聚焦当前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及趋势,围绕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打破传统界限,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智能科技潜能与特色资源优势,推动餐饮、文旅、购物、娱乐等跨界融合,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新奇体验品质,满足其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围绕餐饮、家政、养老托育、居住服务、商圈步行街、会议展览、文化娱乐、旅游出行、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方面,打造“正定古城”“冰雪崇礼”等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典型场景,培育“湾里庙商圈”“太行步道”等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打造消费品牌,引领供给创新。充分发挥先进地区、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消费端领军企业,通过研发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优化产品研发设计,提升新型消费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以先进技术驱动消费场景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数字化消费场景愈加多元。要加快推动科技与文化结合、虚拟现实与实地体验结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打造数字沉浸体验场景。
推进消费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超市、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优化完善前置仓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推动服务消费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更新传统生活服务的交付模式、体验模式、运营模式,扩充服务消费内容、增大服务消费空间,大力发展线上社交、云体验、预约服务、无接触服务、到家服务等新兴服务。挖掘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消费的结合点,推动技术向规模应用转化,丰富新技术与消费场景融合的最新实践。
以优化环境保障消费场景创新
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着力破除制约消费场景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优先覆盖核心商圈、重要交通枢纽、主要应用场景的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的通信网络。建立健全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加快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等新型载体,为释放消费潜能夯实基础支撑。
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建立高效联动、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协调互补、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联通互动。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探索推行智慧监管新模式,加快形成放心消费制度闭环。
(李菁)(作者系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