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邢台市信都区前禅房村:古村石屋变康养民宿

4月的太行山深处,绿意盎然。抗大路如丝带缠绕山间,串起青山绿水古村落。

4月21日上午,记者沿着抗大路来到邢台市信都区前禅房村,只见7米宽的村道平坦洁净,大理石护栏与小游园点缀其间,依山而建的石头房错落有致。青竹掩映的小院里,菜畦几垄、秋千轻摆,温馨而宁静,散发着太行古村的独特韵味。

这座位于太行山间的传统村落,共有108户258口人,坐拥9000多亩山场。以前,因交通闭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子里40多座老房子闲置。2019年抗大路通车,这条串联38个行政村的旅游专线,将古村从深山拉到了“前台”。

“就是这条路,带来了‘大客户’。”前禅房村党支部书记李纪成指着村口的抗大路说,2020年夏天,来自北京的李伟驾车经过,被村口的百年古槐与石屋群落吸引。此后经多番考察,李伟决定留下来打造康养项目:“石屋冬暖夏凉,负氧离子含量高,这不就是天然的康养胜地吗?”

在李伟的规划中,前禅房村老旧石屋成为卖点。他请来北京设计师,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改造民居,打造云清清民宿项目:保留原石墙的斑驳肌理,嵌入地暖、智能卫浴等现代设施,老石屋摇身变为18个“太行石屋康养小院”,300平方米多功能大厅、瑜伽教室、百亩采摘园、荷花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李总,下个月,那间带红木床的石屋给我留着啊,我媳妇说住这儿比在城里睡得香!”说话间,李伟的手机突然响起,沧州游客张先生提出续住申请。如今,暑期房源已预订过半,不少客人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石屋变宝屋,日子有奔头。63岁的村民李有志将闲置石屋租出去后,每年稳赚1万元租金;40多岁的村民李记芬从前在外打工,如今回村当厨师,月入5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民宿项目发展起来之后,村民不仅能通过房屋流转增收,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以房屋使用权入股,每年可获固定租金收入20万元及分红。

前禅房村的蜕变引来周边村庄“组团取经”。后禅房村、关帝峪村等4村党支部书记主动对接,5村联合启动“康养民宿”建设。今年,4家改造的民宿和康养宾馆将陆续投用。

夕阳洒在石屋屋顶上,康养小院飘来阵阵药膳香。李伟望着层层叠叠的石屋群落说:“下一步,我们打算开发‘节气康养’课程,让游客春天采连翘,夏天摘苹果,秋天晒柿饼,冬天围炉煮茶,把太行四季‘装’进康养体验里。”山风拂过,院角的山花轻轻摇曳,这座山间古村,正以石屋为笔、康养为墨,在太行山深处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故事。(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吕若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