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邯郸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能用尽用、应用尽用”

原标题:

生命至上 救危助急

——邯郸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能用尽用、应用尽用”

日前,乘坐三轮摩托车的于某被一辆小型汽车碰撞,造成其右肩损伤和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由于于某年纪较大,平时以打零工为生,不菲的住院治疗费使她本不富裕的家庭立时陷入困境。面对这一情况,邯郸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磁县大队迅速启动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事故民警积极主动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站联系,协助于某家属办理申请道路救助基金相关手续,最终成功申请救助款3万余元,为于某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是邯郸市交巡警支队推广应用道路救助基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支队聚焦民之所需,坚持救人为先,精准施策,广泛推广应用道路救助基金,有效提升了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伤员的救治效率,缓解了伤者家属经济压力,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领航聚力

提供全方位救助

自道路救助基金工作开展以来,邯郸市交巡警支队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重点推进,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强化跟踪指导、优化资金使用流程等举措,确保道路救助基金“能用尽用、应用尽用”。

同时,该支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积极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并邀请兄弟地市来邯交流座谈,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持续完善救助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卫健委、保险协会等部门,构建公安交管、应急救援、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四位一体”救助保障联动机制,畅通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为交通事故伤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保障。今年以来,该支队已为140余起交通事故垫付资金880余万元。

警医协作

提升伤者救治效率

为进一步深化警医合作,邯郸市交巡警支队将道路救助基金工作与“警医”联动救援机制有机结合,有力提升伤者救治效率与质量,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该支队联合市卫健委对全市诊疗技术水平高、医疗设备及资源丰富的医疗机构进行筛选,确定6家医院为市级交通事故伤员定点救治医院。组织各县(市、区)交管部门结合辖区医疗机构综合治疗水平,共确定42家医疗机构为定点救治医院。在全市范围内分析研判交通事故高发区域,设立59处医疗急救站点,使道路救助基金工作覆盖范围更广。汇聚多学科66名急救专家,组建专业且多元的医疗救治专家库,借助精准调度机制,让专家优先投入交通事故重伤患者救治,提供精准诊疗方案,全力提升伤者救治成功率。上述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提高了道路救助基金使用率,交通事故伤员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勇担责任

落实救助基金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事故处理民警发挥了关键作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民警对照道路救助基金垫付使用的情形,对是否符合救助条件进行精准研判,符合救助条件的,第一时间发出《开通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抢救“绿色通道”通知书》《救助基金垫付通知书》,协助当事人申请救助。一旦发生涉及人员伤情较重的交通事故,民警和“119”救援人员、“120”医护人员同频对讲,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救援、路线疏通、快速抢救。医疗机构开辟“绿色通道”,无需伤者缴纳费用,第一时间入院救治。民警积极协调配合医疗机构与道路救助基金管理部门,助力道路救助基金准确拨付,形成良性的工作运转模式。

该支队延伸审核把关服务触角,与道路救助基金管理部门建立长效联系,在市主城区依托交通事故快处中心组建市级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站,指派专人配合材料收集、整理、协调、申报等救助工作。县级部门参照市级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市县两级部门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加强宣传

提升救助基金知晓度

邯郸市交巡警支队在交通事故快处中心显眼位置,张贴道路救助基金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图及相关核心内容的海报,确保群众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救助政策。在事故处理中,民警“一对一”精准宣讲救助政策,确保群众应知尽知;对符合救助的当事人,点对点发放《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告知书》,并提供指导申请服务。

该支队精心制作道路救助基金使用微视频,内容涵盖道路救助基金申请条件、办理流程、成功案例等,根据不同渠道特点和受众群体精准化投放。在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完整系列视频,在公共场所电子屏幕循环播放政策解读及成功案例,在公众号定期深度解读政策,分享成功经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使用道路救助基金。

该支队与医疗机构、驾校、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定向培训和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提供现场咨询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使用道路救助基金熟练度,提升老年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提高群众对道路救助基金知晓度和使用能力。苗文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