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马小明(化名)的父亲马军(化名)吗?我是马小明案件的主办法官。明天上午,我们要去市看守所对马小明再做一次有关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等方面的调查,需要你配合我们。明早我们去你家里接你,咱们一起去市看守所。”前不久,怀安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兰逞彦给一起盗窃案被告人马小明的父亲打去电话。
马小明系未成年人,从2023年5月至9月,盗窃作案7起,均因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被不予执行行政拘留。2024年2月至7月,马小明盗窃作案6起,因已满16周岁被起诉至怀安县法院,羁押于张家口市看守所。
深夜,刑事审判庭的办公室不时传来键盘的敲击声。为了做好调查,兰逞彦熬夜加班,细致地将案件中存在的矛盾点、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等罗列出来,精心编写调查提纲。“希望我的努力可以帮这个孩子重返正途。”兰逞彦心想。
接到马军后,兰逞彦亲切地与其交谈,了解到马小明7岁时父母离异,父亲马军常年在外地打工,一直对马小明缺乏关爱,疏于管教;其祖父母照顾马小明二年后相继去世,9岁时马小明就开始独自在家生活,上初中仅4个月便辍学,马军也曾试图管教马小明,但收效甚微。
“我不想管他了,让国家管吧。”马军失望地说。
“马小明是你唯一的孩子,你是他的父亲,如果他的父亲都放弃他了,那谁还能帮他呢?”兰逞彦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应该为他的未来着想,他不改掉偷窃的恶习,以后找工作、结婚等都要受到影响,要是再继续下去,他的一生就真的毁了,现在正是挽救他的关键时刻!”兰逞彦从正反两面劝说着这位父亲。
马军听后为之感动:“我以为庭审中的调查、教育只是走程序、走形式,没想到兰法官是真心地为我们着想,我一定好好配合!”
“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啊。”兰逞彦说。
提讯室中,在兰逞彦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马小明与马军解开心结、袒露心声。
“辍学后,我就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后被他们诱导参与盗窃摩托车等违法犯罪活动,当时觉得挺新鲜刺激的,来钱也快,我爸每月最多只给我200元生活费,不够花……”“我妈不要我了,我爸出了车祸,治病花了很多钱,现在他身体也不好,挣不了什么钱。我也觉得我自己长大了,我不想和他要钱,再增加他的负担了。”马小明低着头诉说着,而马军早已泪流满面。
“你是个经历过苦难的孩子,你自立能力强,也懂得体贴你的父亲。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你能改过自新,走上正道!”兰逞彦对马小明的成长经历表示同情,希望他改邪归正,同时也告知其若再盗窃将面临的严重后果。
每一字、每一句,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马小明的心田。马小明泪眼婆娑地看着兰逞彦,表示今后绝对不会再盗窃,他要去学个手艺,踏踏实实工作,从此做个好人。
走出看守所,马军感激地握着兰逞彦的手说:“兰法官,真是太谢谢您了,您是我们的恩人!这也到中午了,我请你们吃顿饭吧。”
“不用了,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大家都是为了孩子,这也是我们的工作,今后你也多关心小明一些,你和孩子都好好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兰逞彦欣慰道。
日前,该案已判决。“判决不是案件的终点。”兰逞彦说,他们将继续践行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从法律和情感的双重角度对未成年人给予帮教,用爱感化迷途少年,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姜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