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场聚焦大蒜产业的顶流盛会——“大蒜产业发展学术交流研讨暨生产现场观摩会”在邯郸市开幕,由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河北省露地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邯郸综合试验站主办,来自山东、河南、湖北、河北、江苏、东三省等全国大蒜主产区专家、邯郸市县(市区)农业农村系统主管领导、技术人员、大蒜种植户等百余人齐聚一堂,交流各地大蒜产业发展和大蒜育种、栽培、加工等科研“硬核成绩单”,共谋“小蒜头、大产业”背后的产业密码。整场会议从室内产业报告、学术交流,到田间生产一线的观摩考察,散发浓浓的“科技蒜香”。
燕赵农村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的大蒜产量长期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国大蒜种植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河北等四省,且四省种植面积占全国50%以上。其中,河北省大蒜种植面积约35万亩,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年白蒜”“涿鹿紫皮蒜”,产区主要集中在冀中南的大名、馆陶、永年、邯郸经开区、藁城、定州等地。此次会议的举办地“冀南菜园”邯郸市的大蒜分两大类,一类主要集中在永年区、经开区的永年白蒜,永年白蒜除了生产蒜薹、蒜头,还用来加工腌渍蒜米、脱水蒜片、烤蒜粒等,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另一类号称“大名种蒜”主要种植区在大名县和馆陶县,90%以上的蒜多年来被山东、江苏、河南等产区作为蒜种使用。
会议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先后分享了大蒜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等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严慧玲博士介绍了全国主产区大蒜在河北省引种试验示范的情况,河北省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邯郸综合试验站站长车寒梅研究员介绍了邯郸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在基地观摩环节,主办方为与会人员准备了大蒜引种试验示范、大蒜种植收和获机械、香葱育苗采收、大蒜制品加工等观摩现场。在永年区裴氏家庭农场,人们品尝了刚刚采摘下来的永年大蒜蒜薹,对其“脆甜无渣”“蒜香浓郁”优良品质赞不绝口。这里还是来自全国各产区28个头蒜品种和15个薹用品种的引种“秀场”,品种抗寒、抗病、长势等表现,直接供大家观赏鉴别。国家和河北省相关专家团队还在这里示范应用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双膜覆盖、机械化播种采收、轻简化栽培等系列创新技术。
车寒梅站长介绍,近几年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在邯郸市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大大减少了蒜农的劳动强度,亩节约人工成本800元以上,为大蒜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摄影 高金鹏
“我们推广的双膜覆盖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喷洒松口剂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面积280亩,每亩增收1500元,累计增收42万元以上。”严慧玲博士爽快地说,“品种表现直观,技术增产增效明显,前来观摩的蒜农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大蒜产业财富密码就是这样解锁的。”(乡村云融媒体记者 董志水)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穆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