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高明)今年以来,双滦区人民法院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效能提升,通过专业化团队建设、智能化审判改革、协同化治理创新,构建起司法护权、助企纾困、源头治理的立体化保护格局,相关案件调撤率达97.64%,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69.29%,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优化团队建设,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创新构建“政治+业务”双过硬员额法官与“矛盾调处+群众工作”双过关辅助人员的“1+1+1”专业审判团队,依托“法答网”智能平台和案例资源库开展常态化“审学研用”培训。通过院庭长阅核机制与全员全时考核体系,形成审判质效闭环管理,推动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28%。
创新审判模式,跑出知产解纷“加速度”。建立“速裁+快审+精审”三级分流机制,实现简案线上快办、类案示范引调、难案专家精审。依托智慧法院建设,通过“云端调解-在线质证-互联网庭审”全流程电子诉讼模式,线上解纷率达100%。针对酒业等重点行业建立示范性诉讼机制,通过“类案示范效应”带动批量纠纷诉前化解。
织密解纷网络,构建协同保护大格局。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5部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在重点企业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成功预防“傍品牌”侵权事件7起。创新“双向挂牌”联动模式,实现法院驻市场监管局“法官工作室”与行政机关驻法院“调解室”实质化运转。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司法审判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
延伸司法服务,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组建由资深法官牵头的“流动解纷团队”,深入辖区企业开展“订单式”法律服务,为辖区省市重点企业定制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举办“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组织30余家企业“面对面”研讨创新发展难题,针对性发出司法建议4条,助力企业完善风控体系。
强化源头治理,绘就全民护权同心圆。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矩阵,原创“法官有话说”系列普法短视频得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通过巡回审判、法治讲堂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三进”活动28场,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建立“判后答疑直通车”机制,以“上门回访+联席座谈”方式一揽子解决判后履行难题,实现纠纷实质化解率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