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读书|书持彩练当空舞——2024年值得推荐的十种冀版出版物

所谓好书,是那些承载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著作,是能改变读者认知维度,提升审美境界,启迪智慧之光,最终助力读者实现自我突破的精神灯塔。过去一年间,河北出版界通过系统化创作实践,在多个维度取得突破:既有以大众化语言与学术化思维阐释伟大精神谱系、兼具成风化人与凝心聚力功能的主题出版物,又有彰显文化自信、立足原创根基的精品力作,更不乏将单一内容价值转化为多媒体传播矩阵的融合出版典范。这些成果不仅拓展了读者的阅读视野,更塑造了出版界的冀版标识。相信在这些优秀出版物的滋养下,读者必将在书香浸润的阅读之旅中,收获独特的心灵共鸣与精神满足。

河北隆尧八旬老人、农民画家陈书奇,多年来自学绘画,用质朴、生动的白描手法,将数十年来的所见所闻绘制成一张张画作,构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别出心裁的手绘“日记”。学者陈洁、李彦青辅以生动而深刻的文字阐释,《七十五年画辉煌——长卷里的时代变迁》(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以长卷绘画为载体的创新性历史叙事作品便问世了。

该书串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与民生图景,涵盖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交通等诸多主题。这种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文字编年史的框架,通过绘画的连续性呈现历史的动态演进,形成时空交错的沉浸感。长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载体,象征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呼应了《清明上河图》等经典长卷的叙事传统,但主题逐步转向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嵌入了脱贫攻坚等新时代符号。该书不仅聚焦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还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小见大的手法,将个人命运、地域经验与国家进程交织,让历史更具温度。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长河中聚沙成塔、蜿蜒前行,构建起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谱系。《红色画卷——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依据权威发布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个伟大精神,逐一进行简明扼要的解读阐释,每种伟大精神独立成章,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目前尚不多见的全景式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作。

该书突破传统文字史学框架,精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200余幅经典作品,如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以乌云与曙光的对比象征革命转折;《红军过草地》通过衣衫褴褛却高扬旗帜的战士群像诠释长征精神。每幅作品均配以历史背景、艺术点评与精神内涵解读,形成“图像+故事+理论”的立体叙事。对于普通读者,这是一次美学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对于研究者,则提供了跨学科融合的样本。

故乡是一切有温度记忆的起点,但故乡阐释中的精神底色,却是后天生成的审美延伸。自20世纪80年代冀版口碑图书《可爱的河北》编创起,河北出版人一直在探索多视角诠释故乡河北的方法。由丁伟主编的《行走——溯源燕赵历史 锤拓京畿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就以创新的姿态回应了这个命题,呈现出与时代相匹配的故乡审美。从直隶风云的波澜壮阔,到燕赵书院的思想碰撞;从保定莲池的悠悠古韵,到响堂山石窟的千年回响;从定窑的精致典雅,到磁州窑的质朴洒脱……燕赵大地的每一处风景,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阅读该书,读者不仅能看到这些历史遗迹的生动再现,还能深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与传奇,体悟燕赵精神。

由作家李春雷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青春的方向》(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该书聚焦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以2000年首批15名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赴新疆且末县支教为起点,记录了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坚守与成长,体现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这一群体故事被置于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下,成为新时代青年投身国家战略的鲜活注脚。作品通过人物选择诠释了“青春不是享受安逸,而是奉献与成长”的价值观。该书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用纪实笔触书写的国家精神图谱。它通过“小人物+大历史”的叙事方法,将西部支教群体的故事转化为青年成长的普遍启示——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于平凡坚守中实现价值。对于时下的年轻人,这本书恰似人生旅途中的指南针,指向奉献与诗意的远方。

中国是海洋大国,然而关乎海洋生态的优秀文学作品却较为稀少。《珊瑚在歌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以儿童文学的视角,形象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触及了自然生命的奥秘,在小读者心中构建起一座诗意的未来海世界。该书以现实主义笔法探讨生态危机,被称为“披着浪漫外衣的硬核寓言”,为青少年读者架起理解复杂世界的桥梁。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王棵曾是一名戍守南沙岛礁的军人,其军旅生涯为作品注入独特视角。

好的绘本故事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对孩子有艺术的熏陶作用。作为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儿童绘本,由汪素主编的“信仰的力量——‘七一勋章’获得者绘本丛书”(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以生动可感的绘本形式为少年儿童刻画了十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感人故事和精神世界。正如书中所传达的:“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这句话将在小读者心中种下无形的种子,激励他们在生活中追求卓越,勇敢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该书通过艺术化叙事与视觉创新,实现了红色主题的轻量化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了理解信仰与英雄精神的可视化路径。

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家云舒的长篇小说《筹算》(花山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采用“前世今生”双线叙事:一条为抗战时期山西票号的兴衰与红色金融斗争;另一条为现代民营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银企博弈。两条线索通过象征性的“玉算盘”和“金算盘”最终交织在一起,形成历史与现实的互文,既拓展了文本张力,又通过平行对照凸显金融发展的历史延续性。作品将金融行业的特色叙事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呼应“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的宏观命题。小说人物被置于历史旋涡与金融事件中,其抉择折射出利益与道德、个人理想与集体责任的复杂张力。

为还原票号史实,作者查阅平遥票号、边区银行等档案,走访十余位金融界前辈,从某钢铁企业并购案中发现“金算盘”原型,使小说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细节真实。小说融入石家庄“小灰楼”(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等河北地域特色,将城市发展与金融史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河北地域文学的特有魅力。

作家艾蔻创作的《女兵方队——五次大阅兵背后的故事》(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聚焦改革开放后五次阅兵中的女兵方队,通过五次阅兵的历史脉络,串联起女兵群体的成长史与国家发展史。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揭开女兵方队的神秘面纱,真实反映了女兵方队从选拔、训练到受检阅全过程的艰辛曲折,挖掘出背后许多感人的故事。该书是一部兼具文学性与纪实性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史料,展现了女兵群体的荣耀与艰辛。

文津图书奖得主汪诘所著的《未来科技大爆炸》(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吸引了大量科幻爱好者,因为书中的内容与《三体》《星际穿越》等科幻作品形成呼应,被称为“浪漫与理性交织的未来探索”。该书聚焦科技前沿及热点,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20多个前沿科技和新兴行业的前世今生,普及了当前最热门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基于大量扎实证据,用清晰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预测了未来十年甚至更遥远的科技趋势,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与力量,思考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是在为未来揭开一个小角,而真正的未来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创造。”

在浩瀚的艺术星空中,赵孟頫如何“遇见”王羲之?融合出版物《识古泽今——传世书法墨迹里的中华文脉》(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利用人工智能与三维建模有机结合,巧妙地以一幅生动的“星空长卷”将中国历代书法家的脉络传承进行动态呈现。该书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理论专家遴选出具有明显书体演进与流变脉络的3000幅书法作品、三国至清代传承脉络清晰的47位书法家,首次从传承脉络、书体演进与流变、墨迹中的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内容组织,将人工智能、数据库等新技术、新业态融入其中,立体化彰显中华文脉。在权威史料、画像的基础上,该书首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复原历代书法名家的音容笑貌,生动呈现各朝代书法名家的动态形象,增添了产品的趣味性,使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感可知,创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古意”。(武小森

2025年4月25日《河北日报》文化周刊11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