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这个巡特警大队长有“两下子”
——记衡水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于洋

17年从警,光阴流转,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绽放在基层;从训练场到执勤一线,无论是巡逻防控还是服务群众,他特别有“想法”。他就是被大家赞为“有两下子”的衡水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于洋。

聚焦打赢,在实战中磨砺精兵

“做我们这一行,没有好的警务技术、身体素质,关键时刻是会拉胯的。”2021年2月份,于洋从基层派出所来到巡特警大队。为了提升自身过硬的实战本领,他每天除了完成6小时高强度的体能必训科目外,主动加压加量,将警务技能训练作为自我提升的必备科目。刚一年,他就成为了巡特警战线的硬核“尖刀”。

“战时为警,训时为师。”他是巡特警大队大队长,也是民辅警眼中的良师益友。

“盾牌手注意,一定要高度警惕嫌疑人手中的刀,随时做好防御工作,保护好咱们的队友!”训练场上时不时传来于洋严厉而又洪亮的声音。从基础动作抓起,细抠动作要点,在他看来,实战技能只有百分之百掌握,不存在似懂非懂,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整个大队负责。在于洋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下,巡特警队员的体能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线执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于洋认为理论讲百遍不如实操上手一遍。他时常设置不同的场景,通过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大队队员在多种复杂环境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他立足自身巡特警业务,秉持“打基础、重应用、面向实战、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给基层一线民辅警带去专业实用的训练方法,并研究出“快速反应”“综合体技能精细化”等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推动高新区公安训练工作的实战化、规范化。

在他的培养下,分局年轻民辅警圆满完成了大大小小实战演练20余场次,快速成长、成熟,成为新的业务骨干。

科技赋能,在主防中巡线控面

“大家好,高新公安正在进行空中巡逻,如需帮助,请招手示意。”每天,巡特警大队巡逻组运用警用无人机喊话装置对人员密集场所过往群众进行安全提示,成为高新区大街小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无人机灵活方便,机动性好,巡查覆盖范围广,不受地形、空间等条件限制,可以对辖区开展高空巡查。”今年以来,在以往“车巡+步巡”“日巡+夜巡”的基础上,于洋在工作中探索实施“警用无人机+”应用场景,充分发挥警用无人机空中“作战”优势,人机结合、空地协作,逐步形成“叠加式”“点穴式”巡控机制,民辅警地上走,无人机天上飞,对重点区域的巡逻模式由平面二维向立体三维转变,实现“空中+地面”立体化巡控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存在视野盲区、反应速度慢等问题,为进一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络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位刚出高铁站的旅客朋友,谁丢了一个黑色背包,请到北站广场警车处认领。”今年2月的一天,于洋带领巡逻组在高铁北站广场巡逻时捡到一个背包,为尽快找到失主,通过无人机喊话提醒,很快就找到了失主,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今年3月16日20时许,巡逻组在利用无人机巡逻时,发现一男子正在盗窃路边停放的电动车,巡逻队员立即采取行动,迅速控制住该男子,成功破获了一起盗窃电动车案件。

……

在于洋的建议下,今年以来,高新分局创新引入无人机巡控系统两套,并组建成7人的专业飞手队伍,无人机巡控中,服务群众36人次,查处破获各类案件5起,开启了平安守护的新维度。

警务前置,在服务中提质增效

“可不要小瞧我们的这辆警车,开到哪里,警务站就设在哪里。群众需要帮助,周边出现紧急警情,这辆警车都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处置。”于洋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建议将警车“功能升级”,一辆流动警车几乎等于一个集接受群众报警与求助、反诈宣传、巡逻盘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流动警务站。

“看到警车,心里就踏实,再也不怵头上夜班了。”辖区职工群众对巡逻警车很有感触,这样的“移动警务站”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安机关“立体式、环绕式”的安全感。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于洋主张推行“一张线路图、一个急救箱、一张联系卡”等“十个一”便民服务,让群众真实感受到服务就在门口、平安就在身边。

“巡特警弄的这个‘移动警务站’真的特别好,我们环卫工人每天好几个小时都在街面上干活,手机没电了就特别麻烦,现在有了这个‘移动警务站’,就方便多了,只要看到这辆车,招招手就会停到身边,充个电、喝口水。”环卫工人李阿姨在聊到“移动警务站”时,对巡特警的这项便民举措赞不绝口。

帮群众找到不慎丢失的物品、为迷路老人找到家……这样的事情,巡逻班组几乎每天都会碰见,于洋带领巡逻班组服务群众不遗余力。(刘妹 孙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