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加快推进太行山文体旅康深度融合
绘制“红川绿谷”文旅新画卷
4月的太行山,春意盎然。
蜿蜒山道上,骑行爱好者们身姿矫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半山腰上,一座座康养民宿错落分布,游客在这里或享受静谧时光,或体验中医推拿,鸟鸣声带来身心愉悦;田间果园里,一树树苹果花如浪花层层起伏,美不胜收……借着承办第九届省旅发大会的东风,邢台以“红川绿谷”为底色,深度融合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与康养运动,通过创新业态、打造特色场景,发展山地旅游,全方位提升太行山中段文旅品牌的竞争力与知名度,为区域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4月7日,骑行爱好者在位于邢台市信都区的抗大路上骑行。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晶摄
●山地骑行,开拓红绿交融新路径
山风裹花香,骑行入太行。
4月15日7时许,10多名骑行爱好者带着专业装备,精神饱满地在抗大路东端入口集结。随着出发指令下达,骑行队伍似一条灵动的彩带,沿着山间公路蜿蜒前行。
抗大路全长48公里,因抗战期间进驻邢台办学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而得名。这条路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又巧妙串联起天梯山、金泉山、景梅山等自然景区,是省内外游客领略红色文化魅力与太行山绿色生态景观的一条风光大道。
近日,随着天气转暖,抗大路迎来了大批骑行游客。来自邯郸的骑行爱好者王珊珊用“惊喜不断”来形容此次旅行。
在王珊珊看来,抗大路起伏的坡度和丰富多样的地形是吸引骑行爱好者的一大因素。“这不仅考验体力和耐力,更锻炼意志力。每当我成功征服一段陡坡或顺利通过一个急转弯时,感觉很有成就感。”王珊珊说,骑行在抗大路,大家尽情饱览山、水、林、田、湖等多样地貌交织的壮丽景致,游览诸多景区景点,全方位沉浸在“红川绿谷”的独特美感之中。
唤醒红色记忆,回忆峥嵘岁月。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来自石家庄的骑行爱好者黄俊与5名同伴沿着抗大路骑行到位于前南峪的抗大陈列馆。“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沉浸式学习革命历史,这种‘慢旅行’很有意义。”黄俊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骑行爱好者在游览风景的同时,还在骑行途中参观革命旧址、聆听党史故事,让户外运动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形成“骑行+研学”新风尚。
4月9日,在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禅房村康养小院,游客正在享受闲暇时光。 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吕若汐摄
今年,信都区立足太行山水资源优势,深挖抗大路这一“明星线路”的品牌价值,系统推进自行车运动产业带建设。按照“一核多点、骑旅融合、串联全线”的规划思路,该区将实施道路提质工程,全面提升沿线绿化水平,优化夜间照明系统,增设安全警示标识、里程标识及专业赛道指引设施,营造集安全、景观、服务为一体的骑行环境。
与此同时,信都区还将通过“活动引流+赛事赋能”的双轮驱动,谋划一批面向大众的休闲骑行活动,组织承接知名骑行赛事,形成多层次骑行产品体系。同步推进自行车主题小镇建设,规划布局赛事服务中心、骑行训练基地、户外运动装备展示区等功能模块,引入高端自行车品牌体验店,配套发展运动康复、山地民宿等业态,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环境提质、赛事引入、业态融合三步走,我们要把抗大路升级为运动产业带。”信都区文广体旅局局长范素青介绍,下一步,该区将以建设“太行山文化旅游带”为引领,聚焦大峡谷景区、英谈古寨、抗大陈列馆、前南峪景区等点位,开展景观修复、精品民宿建设、沉浸式互动体验打造等提升工作,全力将信都区打造成河北“旅游+运动+康养”优质目的地。
●以花为媒,吸引八方游客
4月16日,2025年内丘县苹果赏花活动在侯家庄乡岗底村拉开帷幕。地处太行山麓的5万亩苹果园迎来盛花期,漫山遍野的苹果花如云似雪,与渐绿的群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吸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游客纷至沓来。
“春天的岗底如此迷人。”来自石家庄的游客李晓称赞道。观赏完文艺演出,李晓和同伴在苹果树下拍照打卡,跟着果农学习疏花,采摘花苞体验花茶制作。
李晓是岗底村的“老熟人”,每年苹果熟了都会过来采摘。“春天来这里还是第一次,趁机好好逛一逛。”李晓为这次旅程做了详细规划:下午野营扁鹊湖,晚上到永盛魁饭庄品尝传承百年的名菜挂汁肉,夜宿维也纳助眠酒店,第二天逛扁鹊庙、爬太子岩。
踏青赏花一直是大众出游的热门选项。“我们紧抓‘赏花游’机遇,推出苹果药膳、苹果花茶等产品,打造苹果生态创意街区,持续做优做强旅游观光、采摘娱乐、餐饮民宿、休闲康养多业态苹果主题精品旅游品牌。”内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彬介绍,该县还以花为媒,推出“赏花+”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内丘康养助眠旅游资源,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康养”的全季旅游胜地。
春日经济,起于繁花,却不止于花。每年3月下旬至4月,随着万亩油菜花次第盛开,沙河市金沙河红薯岭景区便进入“人从众”的热闹模式,去年这里接待游客达130万人次。
“景区能吸引如此大的流量,关键在于万亩油菜花海与免门票、免停车费、免费饮用瓶装水等服务,为游客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游玩体验,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金沙河集团办公室主任刘笑微说,今年,景区新增设花海帐篷小院、火车汉服馆、爱心梯台、褡裢火车站等百余个景观景点,融合展销会、美食品鉴、文艺演出等,全面展示多彩沙河,为游客营造生态优美、业态丰富、体验舒适的旅游环境,让游客解锁别样的赏花体验。
4月16日,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苹果园内,游客在观赏美景。刘继东摄
以网红景区引流,全域旅游留客,去年以来,沙河市以金沙河红薯岭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赏花经济,在秦王湖、利多农业园、桃花源、太行渡口花乐园、红石沟等许多景区打造各具特色的赏花景观景点,精心建设涵盖一批生态山水观光区和传统村落旅游区的旅游环线,培育王硇—秦王湖—八里峡省级旅游度假区,满足游客多元旅游需求,变“流量”为留量。
●创新业态,打造康养旅游生态圈
入春以来,位于邢台市信都区周公山的云顶客栈,成为很多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清晨看日出云海,傍晚赏日落晚霞,推窗就是满眼绿色。“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睡眠质量提高了。”4月16日,在云顶客栈入住两天的游客张然告诉记者。
信都区深山区植被覆盖率超过90%,除21个景区外,还有37个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2个中国传统村落散落在山间。近年来,当地依托山区良好资源优势,采用“宅改+民宿+康养”模式,引进省内外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597间,保留民居原有建筑风貌,打造太行院子、云清清、象外高卧、云阶客栈等特色精品民宿,让游客尽情感受自然人文景观,在恬静的气氛中修身养性。
4月13日下午,信都区羊范镇北唐村逐渐热闹起来。尽管荷塘里的荷花还未开放,仍不断有游人从市区和周边城镇赶来,或在乡村窑洞美术馆里欣赏太行岩彩画的独特魅力,或挑一处古朴院落惬意休憩,享受周末的乡村休闲时光。
北唐村位于浅山丘陵区,石头房特色鲜明,交通便利,具有打造康养民宿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当年选择来到这儿投资的原因。”北京侨麟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宏丹说,2022年9月,该公司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共同建设语荷田园综合体项目,如今,已开发了特色餐饮、康养民宿、中医养生等多种体验业态,着力打造城市休闲基地。
内丘县是“中国扁鹊文化之乡”,发展康养产业的底蕴深厚。去年以来,该县大力推动建设43平方公里的扁鹊文化康养度假区,开发扁鹊山、扁鹊湖、扁鹊庙、扁鹊文化驿站、扁鹊阁、国际睡眠展示中心等系列点位,着力打造集休闲旅游、运动健身、养生理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基地。建设康养助眠酒店民宿群,新建11家助眠酒店民宿,改造提升阿尔卡迪亚酒店、乐水颐品酒店,打造5个领域25项健康睡眠场景,让游客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五感一体”感受健康睡眠。
“我们成立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文旅酒店群工作专班,持续推动扁鹊文化与内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融合发展。”内丘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英介绍,该县将不断完善“中部医养、西部静养、东部动养”的文旅康养功能,打好“扁鹊康养牌”,擦亮“助眠之城 康养内丘”旅游品牌。(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吕若汐、闫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