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军英、陈肖)日前,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创新育人模式交出亮眼答卷:最新统计显示,该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突破86.5%,其中82.3%的就业者扎根京津冀外贸领域,被区域外贸企业争相招揽。这份成绩单背后,是该专业精心打造的“4321”产教协同育人体系与区域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日前,邢台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代表企业参加广交会接待外商。
为有效破解校企合作“一头热”困境,邢台学院创新搭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平台,构建“四进”双向赋能机制——通过“行业企业进校园、专业课堂进企业、行业资源进课堂、应用人才进企业”的立体化协同,实现校企资源高效流转。目前阿里巴巴国际站邢台服务中心、邢台网商会等20余家外贸企业已入驻校园,企业不仅享受运营成本降低30%的集聚优势,更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引企入校”,企业业务骨干化身“行业导师”,将跨境电商运营、外贸谈判等实战内容融入课堂,学生则在真实业务场景中“沉浸式”学习,“真题真做”,实现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该专业独创的“三阶递进”培养体系成为育人核心:第一阶段校企共建核心课程夯实理论基础,第二阶段通过“双师带徒”开展真实项目实训,第三阶段对接众创空间进行创业孵化。配合“就业+创业”双能路径培养,最终实现一个“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日前,河北一家外贸企业业务经理在邢台学院给学生上实践课。
实践证明,这种深度产教融合模式成效显著。据统计,近一学年,该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竞赛获奖11项、省级13项,40.5%的学生通过竞赛积累实战经验。
“我们急需懂跨境运营的年轻人,邢台学院毕业生上手快,已录用8名学生负责东南亚市场。” 河北某外贸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邢台学院毕业生成为区域外贸企业抢手资源,为本地外贸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
通过产业学院平台,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教育资源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企业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生从“学习者”成长为“实战者”,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未来,邢台学院将与更多企业共建“订单班”,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商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