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从基础工作开始,坚持“学习带动、协调引导、布局开拓、培育助推”,以思想建设为引领,提升党建水平;以组织建设为支撑,夯实党建基础;以创先争优为主线,激活党建活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体现党建成效。组织商会两新共建,主题阵地已具雏形,推进“党建入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商会和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赴西柏坡学习。
以学促进,学习思想双提升
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创新开展“以学促进,学习思想双提升”活动,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思想多元的特点,党委构建“三级联动”学习机制:党委书记带头学,通过党课、研讨等形式带动支部书记深入学习,并随机抽查考核;支部书记组织党员定期学习研讨,抽查测试学习成效。每月一次的“星状散射”学习模式,配合学习记录和测试考核,有效激发了党员学习热情。同时,每季度开展知识竞赛,评选星级支部,增强集体荣誉感;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党委还组织慰问困难党员、帮扶监测户等实践活动,引导党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通过“学用结合”工作模式,既提升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抓实是生产力、抓好是凝聚力、抓细是竞争力”的党建成效,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强两新党建共建显成效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阵地建设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两新共建,党建入章,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充分认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党的领导,让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非公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突出阵地作用,筑牢党建根基
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着力打造规范化党建阵地,对辖区非公党支部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将党员发展、组织生活等纳入日常管理。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推动阵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创新实施“五个上墙”工程(制度、政策、流程、组织、承诺上墙),为党员建档立卡,规范档案管理。同时积极指导企业做好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定期开展党课教育、政策宣讲和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丰富活动场所功能、创新活动形式内容,有效激发了党员参与热情,使党建阵地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开展主题活动,教育沁入人心
非公经济党建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党员同志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个人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既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又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非常重视基层党支部的教育活动,根据企业和团体的特点需求,制定科学的教育活动方案,先后组织了瞻仰烈士陵园、历史展览、气象观察、前沿培训、两新宣誓、企业走访、调查问卷、红歌献党、我爱创新、向前冲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确保每年都有8次以上的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注重教育的创新和多样化,提高党员的兴趣和参与度,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提高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了非公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培育两新建设,助推共建提速
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积极培育两新组织建设,明确培育目标,以激发两新组织的活力和创新。先后成立了轮胎行业商会、酒类行业商会、刹车行业商会等,并计划培育新智能行业商协会、同心共骑商协会以及古城文化传承商协会等一批新特色行业商协会。通过两新组织建立党支部,确保一组织一支部,实现两新党建并轨提速,在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的领导下,将培育更多的两新组织,使两新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发出烁烁光彩。
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开展优惠政策宣传。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建共联促发展
巨鹿县非公有制经济商协会党委深入实施“党建带会建”工程,创新构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19家商协会“党建入章”工作,另有10家正在积极推进,同步筹备成立10个乡镇商会党组织。通过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商协会负责人交叉任职制度,确保党组织在重大事项上的政治引领作用。在党建共建模式下,橡塑机件商会、金银花协会等特色商协会蓬勃发展,其中电商协会荣获“消费扶贫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荣誉。
聚焦企业需求,党委搭建多元服务平台。一是打造银企对接桥梁,化解企业融资难题;二是促成麦卡斯数据科技与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产学研合作,破解技术瓶颈;三是组织高校招聘会,与河北机电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引入智能MES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深化服务内涵,党委创新开展“三个一”行动。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建立问题台账联合攻坚;精选5家企业开展提质增效帮扶,派驻党员特派员驻企服务;发起优化营商环境承诺活动,200余家企业现场签约。
培育特色品牌,党委联合烹饪协会举办巨鹿美食烹饪大赛,通过“美食+”模式宣传地方文化,拉动消费增长。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解国群、马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