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纵横谈丨让孩子们在拥抱大自然中快乐成长

春意渐浓、万物生长,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多地学生也迎来“春假时刻”。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感受浓浓春意,看花儿绽放、听鸟儿啼啭,春假不仅能让学生们在拥抱大自然中放松身心,还让学生们有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引发家长和社会广泛关注。(据《光明日报》4月13日报道)

合理设置春秋假,是对“双减”政策的呼应,可以让中小学生暂时放下课本,亲近自然、触摸生活、舒展身心。一些地方“停课不调课、不补课”的休假安排,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休息时间,也为家庭带来更多休闲消费的契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设置灵活的春秋假,不仅可以提振消费,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还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人文意义。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走出学校享受春光明媚、感受万物复苏,让孩子们从繁忙的学业中暂时抽离,是一种切实的减负。更重要的是,在自然中感受泥土的温度、生命的力量,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少文旅机构在春假期间推出春日采茶、户外探索等个性化项目,中小学校也会组织郊游、研学旅行等集体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安排,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中培育审美情趣、协作精神与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许多学校将课堂搬进田野,也正是为了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活”起来。这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之举。

推动春秋假落实,还需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当前,由于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孩子放假、家长无假”的情况较为普遍。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引导,以正向激励推动企业落实带薪休假,使家长拥有更多弹性和错峰休假的机会。此外,学校也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不受影响,打消孩子和家长的顾虑,让他们放心、安心地享受假期。对于一些无力陪同孩子的家庭,各地也应当做好兜底保障措施,例如引导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主动提供各类公益性活动,减轻家长的负担,同时提供公益性、普惠性的春秋假托管服务,让春秋假“减负”不“增忧”。

孩子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需要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和发现。带领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在拥抱大自然中快乐成长,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期盼。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更多的地方不妨从这个春天开始。(赵晓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