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茶杯,是杯托!古人喝茶还有这么多讲究
春光正好 嫩叶发芽
今年的春茶你喝上了吗?
来认识一件特殊的茶具
让你喝茶喝得更讲究!
茶盏托和茶杯一样精致
这谁还分得清?
这件像“茶杯”一样的容器
是定瓷白釉的代表作
胎薄质细,釉白匀净
外部有垂浆泪痕
显得格外典雅
五曲花瓣形高足盘上接一深腹碗
碗下腹稍鼓
折为平底
盘弧形翘起
高足外撇
内划一行书“官”字款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
这个“茶杯”也就平平无奇嘛
用法当然是把茶倒在上面的碗里
直接喝就行了
错了!
其实这是一个整体的茶盏托
类似于现在的杯托
饮茶时上面需要再放一个茶盏
这样可以防止烫手
直接上图画版使用说明书↓
看来喝茶这件事
古人比我们讲究多了!
北宋人爱斗茶
茶具当然不能输
说到我国饮茶的历史
那可真是历朝历代各有千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西汉至六朝的粥茶法
粥茶即煮茶
和煮菜差不多
人们添加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
和茶叶一起熬煮
煮制期间用勺舀出浮沫
煮好后盛到瓦盂内食用
第二阶段是唐至元代前期的末茶法
即把茶磨成茶叶末用水点冲
第三阶段是元代后期以来的散茶法
就是现在常见的用水沏泡茶叶
北宋时期流行的末茶法
体现了古代饮茶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
末茶法步骤繁琐
更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斗茶之风
斗茶的输赢
从煮水的火候、茶汤颜色
再到茶沫形状和口感
有着一系列严格的评判标准
斗茶之风的盛行
也引发了茶客对精美茶具的追求
洁白素雅、细腻坚实的定瓷茶具
完美契合了当时的审美情趣
成了备受茶客青睐的时尚单品
喝茶就用定瓷茶具
连苏轼都爱不释手
定瓷茶具有多出名?
连苏轼都专门作诗特意提及
他在《试院煎茶》一诗中写道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其中的“蟹眼、鱼眼”
都是形容煮茶之水沸腾的程度
“飞雪轻”描述了茶沫似雪的颜色
可见苏轼也是深谙点茶之道
而“定州花瓷琢红玉”一句
充分体现了定瓷茶具的盛名
以及苏轼对定瓷的喜爱之情
此诗作于1072年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
这时他肯定不会想到
20多年之后他会亲身来到定瓷的故乡
苏轼在定州任职时间虽然不长
却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他还化身定瓷的“精品甄选推荐官”
将喜爱的定瓷赠给弟弟苏辙作为礼物
并作诗《寄馏合刷瓶与子由》纪念
掂上几两茶叶
沸水一冲 茶汤渐浓
在大好的无限春光里
尽情享受坐品香茗的悠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