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纪委监委聚焦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集中整治
靶向纠治顽疾 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孙青、穆美玲)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去年以来,卢龙县纪委监委聚焦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土地资源底数不清、产权流转交易不透明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持续推动监督力量下沉,守牢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为了全面梳理村集体“三资”情况,卢龙县纪委监委与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动,通过下发工作提示函、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指导全县548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核实底数,明晰产权关系,并逐一建立台账,完善管理机制。
“在摸底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地在村集体资产处置、资源发包上,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卢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推动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建设县乡一体化农经综合管理平台,推动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实现线上交易,2024年以来,全县农村产权交易挂牌成交128笔,为村集体节约开支32.8万元。
问题摆在眼前,就要靶向施治。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等领域发现的问题,卢龙县纪委监委分别向涉事乡镇党委及相关县直单位党组下发纪律检查建议,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严格依规管理。
“我们还督促修订完善了《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试行)》等13项制度机制,构建起‘查办一起案件、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的源头防控治理机制,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卢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一年来,卢龙县纪委监委积极发挥“室组地”协同作用,统筹力量开展多频次、常态化监督检查,先后摸排村集体账务管理不规范等9大类643个问题,并全部推动完成整改。
着力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卢龙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纪委监督+群众监督”模式,制定出台《阳光“述职+问廉”实施办法》,要求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每年两次就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问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台上村干部述职,台下群众发问,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答复的,建立清单台账限时解决,有效推动村干部廉洁履职、规范用权。
“目前,全县已经实现了村级纪检委员、监察联络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队伍全覆盖,804名村‘三员’联系群众2042名,面对面听取意见、收集问题、接受监督。”卢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积极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使用管理,督促镇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线上线下齐发力,护航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