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刘英)“项目自2023年3月开工以来,建设进度持续刷新,仅用18个月就完成了一期建设。”4月2日,在刚投入使用的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的疫苗生产车间大楼前,吉诺卫(河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希良自豪地告诉记者。
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项目分两期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4.4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四价流感裂解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及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纳米颗粒疫苗生产线,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
图为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目前,基地生产的技术升级四价流感裂解疫苗已进行到Ⅲ期临床阶段,预计明年年初正式量产;生产的创新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已获得中美临床批准在Ⅱ期临床,预计后年正式量产。”王希良表示,临空经济区(廊坊)强大的物流网络优势,为疫苗通过冷链运输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临空经济区(廊坊)对生命健康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招商团队的贴心服务,也坚定了他们在这里投资发展的决心。
一个大项目链起一个产业,一个大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京津冀地区研发及医疗资源丰富,新药研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引导京津地区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国际化是临空经济区(廊坊)完善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该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的重要发展契机。
图为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近年来,临空经济区(廊坊)聚焦“8—5—4—1”发展路径,即围绕创新型疫苗、免疫细胞治疗、医药冷链物流、研究型医疗服务及研发服务等八大细分领域,构建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生物技术、创新医疗服务和医疗贸易五大生态,以及产业转化、医疗服务、医工交叉和医药冷链物流四大平台,同步打造一套特色策略体系,打造世界级生命健康创新及转化基地。
目前,临空经济区(廊坊)已有百洋医药、蓝帆医疗、奥德生物等28家生命健康企业相继落户。武汉光谷生物城北京创新中心、稀土产业研究院、洪茂椿院士工作站相继挂牌设立,初步形成集群集聚效应,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在一个个平地而起的新项目、一条条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中,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生长。
走进伏羲九针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智能穿刺机器人创新联合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调试智能穿刺机器人系列产品。
图为伏羲九针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调试智能穿刺机器人系列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目前,这款辅助静脉穿刺系统研发和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已完成,预计今年8月即可上市。”公司技术总监耿占潇介绍,全自动静脉穿刺机器人样机也已完成动物试验验证,关键技术已通过测试,近期将启动临床试验,2026年底正式上市。
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唯一的智能输液机器人产业化总部基地。“我们将在廊坊市打造智能穿刺设备生产基地,吸引AI算法、精密制造企业集聚,形成百亿级医疗机器人产业集群。”耿占潇表示,临空经济区(廊坊)的区位优势让公司工作人员能在北京和廊坊两地快速往返,同时这里还具有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化平台和生命健康产业政策等资源支持,可帮助公司高效链接全球企业,为产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和支持。
高质量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临空经济区(廊坊)聚焦现代商贸物流、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全球招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产业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累计签约产业项目共计82个,总投资714.86亿元。2025年省重点项目5项,市重点项目31项,总投资281.03亿元。
“为用好京津创新资源,我们对科技型企业及其开展的科创项目,在培育扶持、上市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支持,鼓励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未来这里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要素集聚高地。”临空经济区(廊坊)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敬宣表示,他们将继续优化服务保障,确保项目各节点顺利实施,同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聚焦续建、保投产等结转项目,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形成更多有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