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教育


2027年石家庄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均开设孤独症班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桑珊)日前,记者从石家庄市教育局获悉,《石家庄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孤独症儿童、多重残疾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等特需教育;2027年,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均开设孤独症班,提高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全市特殊教育功能布局。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为主,主要开展培智教育和孤独症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试点建立从学前至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创建省、市级融合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承担从学前到高中(中职)阶段的视障教育和听障教育,并探索孤独症儿童全学段教育及培智学生职业教育。

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附属幼儿园(班),招收普通幼儿进行融合教育,充分实现幼特融合。支持普通幼儿园招收特需幼儿,探索开展特需幼儿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早期教育活动,为特需幼儿提供早期干预、保育、教育、康复服务。

巩固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构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多元方式,妥善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入学。完善送教上门制度,科学认定服务对象,加强送教过程管理,为不能入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提供规范、科学、有效的送教服务。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或开设特教班。推动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有能力的残疾学生均能接受适宜的高中阶段教育。鼓励特殊教育学校与职业教育学校、企业形成联动,拓展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此外,推进数字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打造涵盖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融合教育管理的智慧管理平台。开展第二批特殊教育专家库的遴选工作,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探索“普特融合、职特融通、教康结合、数字赋能”的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