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探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机制
先学后付,课后服务有保障
3月27日,邯郸市复兴区阳春小学学生课后在学校参加选学的足球训练课程。聂长青摄
预付学费,担心培训质量不高;想退费,却遭遇各种刁难,甚至培训机构一夜间卷钱跑路。校外培训乱象曾让不少家长感觉“钱交出去了,心里却七上八下”。
2023年以来,邯郸市探索文化艺术类、科技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机制,明确培训机构入校、收费、服务、管理等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多元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训机构良性竞争。截至目前,试点县区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50家,服务学生6.7万余名。
怎么选?
——“四严”把好入校关,引进优质培训机构
踢足球、练轮滑、跳绳……3月13日16时30分,邯郸市丛台区荀子实验小学操场上有很多孩子运动的身影。同时,在音乐、书法、棋类等22间教室内,孩子们正在本校或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指导下,学习选报的兴趣项目。
作为邯郸市首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试点校,荀子实验小学今年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6家,开设各类培训课程近60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非学科类优质校外培训机构走进校园,弥补了学校师资力量和课后服务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后服务选择。”荀子实验小学副校长尚风花介绍,以前课后服务主要依靠校内老师发挥文艺专长,师资不足、训练设备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课后服务选择面较窄。引入校外培训机构后,学校增设了击剑、机器人编程、古筝、跆拳道等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兴趣爱好。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确保将优质培训机构引进学校?邯郸市教育局制定《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四严”把好培训机构入校关。
严查信用身份,创新“信用身份证”查询与管理机制,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将信誉差、资质弱、乱收费、无证照的培训机构拒之校外。严格公开遴选,在发布公告、组织初选、现场遴选、学校招选环节,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全程监督,遴选过程公开透明。严审资质资格,组织专家对进入遴选环节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三查、三看、三听”,即查机构年检、查违规记录、查收费备案,看机构资质、看教师资质、看办学效果,听机构介绍、听收费标准、听课程安排,确保机构具有与培训内容相对应的从业资质和职业(专业)能力。严控准入审批,将培训材料是否合格作为审核前置条件或年检重要指标。
“学生自愿选择课后服务内容,培训机构收取遴选时承诺的费用,低于校外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邯郸市教育局校外培训监管科科长郭普战说。
3月13日,邯郸市丛台区荀子实验小学学生在课后服务机构教师指导下练习弹琴。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剑英摄
如何管?
——协同监管、先学后付,提升服务质量
3月13日17时许,在邯郸市复兴区阳春小学陶艺教室内,8名不同年级的学生正在练习陶艺拉坯。
“老师会把好作品烧制成瓷器,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五年级学生安孙瑶是个陶艺爱好者,这是她第二个学期选学陶艺课程。陶艺教室配备10台拉坯机,全部由复兴区一家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每次上课都会拍照,把照片上传到平台,请假的学生不收取服务费。”陶艺教师崔小松介绍,一个月下来,每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次数和收费一目了然,避免了机构与家长之间因学费产生纠纷。
崔小松所说的平台是邯郸市课后服务智慧管理平台。依托该平台,邯郸市实现培训机构统一监管、服务资源统一调配、价格标准统一制定、监管评价统一实施。目前,该市620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平台监管。
平台设置4个端口,教育部门端加强全局监测,学校端实时掌握情况,家庭端进行线上报名、选课、交费、退费、意见反馈,机构端统计开课人数、听取家长意见。
“评价权主要交给学生、家长和学校。”复兴区教体局教育股负责人吴嘉炜介绍,通过家长进课堂、教师听课、学生反馈等形式,几方共同对课后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督。在学期末对培训机构的综合评价中,学生和家长的打分权重占40%,学校占40%,区教体局占20%。
通过综合评价,邯郸市形成校外培训机构“三张名单”:不达标机构纳入“黑名单”,强制退出且两年内不准参加遴选;合格机构纳入“白名单”,准许继续提供课后服务;社会美誉度高的机构纳入“红名单”,重点推荐。
变预付费为先学后付,有效控制培训机构违规经营风险。吴嘉炜介绍,先学后付就是家长在邯郸市课后服务智慧管理平台选择相应支付模式,报名参加培训课程时无需预缴,学生先参加培训,根据学生实际参加课程的节数及满意度,家长于次月初支付上个月的培训费用。
“先学后付倒逼培训机构优化课程、提升服务质量,只有让家长和学生满意,机构才能获得应有回报。”复兴区锦鸿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李彩红表示,这一举措促进了培训机构良性竞争,真正有实力、有品质的培训机构会脱颖而出。
据了解,截至目前,邯郸各县(市、区)全部实行校外培训机构先学后付,开通该模式的培训机构达581所,开通率97.8%。(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