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给77万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沧州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月1日,沧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雅楠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王雅楠)记者从4月1日沧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沧州市将信用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依托市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用数据5.4亿条,形成覆盖全市77万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依法依规整理重点人群信息生成城市信用积分,积极探索信用便民惠企的有效措施,落地“信易批”“信易贷”“信易+出行”等500余个“信易+”应用场景。

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制定《沧州市公务员诚信手册》,将诚信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和干部进修课程。推出《沧州市政府部门诚信行为准则》,促进“知信、守信、用信”机关建设。推行“信易批”制度,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实行“白名单”管理,可依法依规享受容缺受理、容缺预审和告知承诺三种信用审批服务。同时,建立了申请人书面承诺、审批部门当场许可、监管部门履诺核查的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用承诺践诺核查闭环管理。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相结合,实施差异化抽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等级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将企业信用风险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2024年,全市共开展风险差异化抽查819次,检查企业6668户次。  

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推动沧州市中小企业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加入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明确了可公开查询、授权查询、授权核验的32个信息种类,规定了信息查询的权限和程序,按照公益性原则,依法依规向接入机构提供基础性信息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贷前风险监测和贷后预警服务,解决了中小微企业信用资产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该平台设立“我要贷款”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保障对接和产品宣传等服务,运用“企业微信+客户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信用状况“标签化”、银企对接“实时化”、金融产品匹配“精准化”。截至目前,已为3.6万家企业发放贷款1189亿元。创新推出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工作,选取市场监管、教育、科技等36个高频办事领域,将专项信用报告作为载体,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经营主体有无违法违规情况一同出具,实现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全面落实“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设置专窗,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帮扶代办服务,实现信用修复“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开展跨区信用修复,与32个城市建立了信用修复协同机制,通过共享行政处罚信息,实现本地企业跨区信用修复。   

积极参与河北省信用园区试点申报,渤海新区黄骅市功能园区、运河区大运河文化商业园区、肃宁县电商产业园区、沧县沧东经济开发区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献县经济开发区等园区上榜。园区10004家企业16类涉企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实现园区企业信用档案全覆盖。将信用积分制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通过量化管理、正向激励和多元应用,有效激活村民自治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积极探索城市信用积分治理模式,通过给个人日常行为量化赋分,结合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制定《沧州市个人诚信积分基础指标模型》,将遵纪守法、履约践诺、守信激励、行业信用、失信惩戒纳入评价范畴,基础分500分,最高分1000分。筹建“狮城分”城市信用积分小程序,与天津市、石家庄市签署城市信用积分互认互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信用分互认转换共享规则,构建跨区域守信激励联动机制,实现信用分互认和信息共享,为开展信用惠民、守信联合激励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机制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