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周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站式”为民解纷平台,让综治中心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化解矛盾的前沿,实现群众有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
多方联动 破难解纷
曲周县以“中心牵总、部门协同,一站受理、分流办理”运行方式,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多元解纷模式。
2024年6月,当事人张某某在曲周县一工厂打工时由于操作不慎,手臂被卷进机器,导致身体多处骨折,右胸挫伤严重。经多次治疗出院后,张某某因与用工方负责人杨某某就赔偿金额多次交涉无果,转而到县综治中心反映情况。县综治中心经过基本案情研判,立即安排常驻部门调解员耐心倾听张某某的诉求,积极安抚张某某情绪,实地走访事发地点了解情况。之后,安排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介入,向杨某某普及民法典、劳动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解析得失利弊。经过多方调解,最终,张某某与杨某某就人身损害赔偿达成共识:杨某某承担张某某5万元医疗费,并一次性支付6万元人身损伤赔偿款。双方在县综治中心签订调解协议后,张某某激动地说:“没想到来到中心,哪儿也不用跑,哪儿也不用去,这么快就把我的问题解决了!”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处,用实战检验了综治中心让群众“一脚踏进大厅门,一眼认准办事人”,确保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在综治中心“办得了事、办得成事”。
智能预警 信息赋能
在曲周县综治中心四楼指挥调度室,工作人员小高熟练地操作着邯郸市风险智能预警防范平台,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智能预警平台,各个乡镇矛盾纠纷隐患一览无遗,风险隐患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时间处置,严防了由小拖大、由大拖炸的事情发生。”
工作中,曲周县综治中心不断强化“网上枫桥”机制建设,持续推动邯郸市风险智能预警防范平台实质性发挥作用,健全县、乡、村、村网格四级贯穿的指挥调度体系,认真做好矛盾风险信息排查、录入、交办、化解、反馈等工作;充分吸纳镇村干部、基层政法干警、网格员为信息采集员,持续扩大平台覆盖范围。
曲周县综治中心联合10个乡镇综治中心、10个法治小院、10个乡镇调委会及28个行业、行政调解组织和1900名人民调解员、2093名网格员,全面加强各类风险隐患的预警监测,针对性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对已录入平台的风险预警信息,持续加强研判分析,强化数据碰撞和关联比对,找准切入点,对各类风险隐患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实施全面监控和研判,为处置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该县借助平台数据汇集,精准梳理出平安建设工作瓶颈短板,针对性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升平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机制 持续推进
曲周县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和运行工作方案》,从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入手,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组织协调。主任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县信访局局长担任,成员由21个常驻、轮驻部门分管副职组成,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完善运行机制,细化工作流程。从矛盾纠纷转接交办、会商研判、督导调度入手,综治中心指导、协调、推动和督促入驻单位依照“三定”履职,不包办代替。各入驻单位根据法定职责履行主体责任,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路线图”,在法治轨道内化解矛盾纠纷,形成“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
制定工作制度,严格工作规范。相继制定了首接负责制度、定期例会制度、集中调度制度、通报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运行的制度规范,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工作标准,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高效顺畅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曲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晓伟表示,该县将继续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及时调解、信访事项妥善处置、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实现平安建设和创新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有效提升。(河北法治报记者 钟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