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如何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

最近,“开盒挂人”成为舆论场的炙热话题。所谓“开盒挂人”,就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恶意公开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随后煽动网民对被曝光者进行攻击谩骂。那么,我们的隐私信息是怎样被“开盒”曝光的?

前不久,百度官方回应其副总裁女儿“开盒挂人”事件时,称被网暴者信息来自境外的“社工库”。“社工库”其实就是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库,“社工库”对外有偿提供个人隐私信息,用户可以付费获取。在我们看来神秘的“开盒”,没想到竟然如此轻而易举!

“社工库”在境外,这给打击、防范工作增加了不小的困难。那么,今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的“获客软件”窃取个人隐私事件,则更应引起社会及相关部门的关注。

获客软件公司通过“爬虫”技术,帮助商家精准获取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被抓取、倒卖的个人信息,会不会再次被倒卖?当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而且,充斥在互联网上的“获客软件”广告,使得下载使用这类软件没有了门槛,更加重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使“一言不合就开盒”变得容易且混乱。

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传统防护手段已难以应对新型技术风险。如何从根源上堵住漏洞,建立起完备的信息保护机制和体系,成为新技术发展带给社会治理的新课题。

即便是境外的“社工库”,其关联的上下游环节依然在国内。应该加大资源投入,筛选容易泄露信息数据的薄弱领域,有针对性地探索监管对策。对诸如网站、购物平台等掌握庞大数据信息的单位,强化其法律责任,念好法律“紧箍咒”。

“获客软件”的种种问题既然已经被曝光,就不能再让它游走在灰色地带,必须制定法律规范约束公司的“获客”行为,为抓取数据划定法律红线,既保证数据的合理流动、服务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数据安全。

“开盒挂人”乱象体现在每个受害者个体身上,但是它背后牵扯的是黑色产业链,因此,应将其作为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治理。发生一案查处一案,靠单个部门进行专项整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针对新问题,研究新办法,以创新性思维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通过法治、监管和宣教多维度协同,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曹永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