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金融


财经观察丨金融保春耕离不开系统思维

“过去想多种点地,但是没钱,只能看着地发愁,现在可不一样了。”提起“惠农快贷”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永清农户老王马上竖起大拇指。“没想到我可以贷50万元,手机提交申请,很快就到账了。”到账后,老王立刻用这笔钱扩大了种植面积,承包的土地面积增长了近一倍。

有钱了、地多了,乡村振兴图景在农户身上有了最生动的体现。

信贷支持不仅为春耕备耕充实了“钱袋子”,也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开年稳”以及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推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金融支农路线图。完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等,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农业农村领域配置,推动各种要素资源用于乡村全面振兴。

应该看到,金融支农并非简单的资金投放,金融保春耕也不是一时一地的“突击战”,而是关乎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系统思维、长远谋划。对农户来说,金融支持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要谋长远之策,更需打通金融系统“枢纽”与“关节”,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产业肌理。

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通过加强与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重要农资生产及经销企业合作,持续拓展服务上下游经营主体,助力春季大规模播种生产;积极跟进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探索“土地流转+农地经营”、高标准农田专项债投资等服务模式,做好建设、管护和运营主体全链条服务;强化“三农”金融科技应用,加强智慧粮仓、智慧农资、智慧种植等场景研发推广,丰富手机银行乡村版、乡村振兴频道功能,助力强农富农惠农。

金融支持不能止步于放款,金融机构应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尤其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全方位支持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农业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为乡村生产链注入强大动力。(河北日报记者 任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