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公园里的禁毒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毒品长什么样子吗?它可能伪装成常见的糖果、奶茶,甚至‘邮票’……” 3月21日下午,在沧州市运河区禁毒主题公园内,来自临海路小学60多名四年级小学生,正在这里上一堂生动的禁毒课。

图为张蕊芳给学生们讲解禁毒知识。

“1987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组织召开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会议,并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冰毒像冰糖,摇头丸像彩色药片……原来毒品可以伪装得这么像日常物品!”活动伊始,同学们跟随沧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矫正大队副大队长张蕊芳的娓娓讲解,依次参观了禁毒历史展板、毒品类型图谱和真实案例警示墙,了解了国际禁毒日的由来、中国禁毒历史,以及毒品的定义、分类、特性、危害,并仔细地将张蕊芳讲述的内容一一记下。

在公园内设置的“禁毒互动小知识”展板前,一张印有两名中年男子吸毒的图片让不少同学为之震惊。两名男子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手握烟枪或坐或半躺在炕上,活像一具具骷髅。“太可怕了,无论如何坚决不能碰毒品!”几位女同学看了以后吓得连连后退。

“传统的课堂宣讲很难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毒品的危害,而这里的环境既直观又生动,能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进来,整个教育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孩子们放学回家后还会主动向家长科普禁毒知识,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目标。”临海路小学副校长张金玲说。

活动中,沧州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协会的宣传骨干针对学生们的兴趣特点与生活实际,组织开展了禁戒毒知识猜谜、诵读禁戒毒三字经、“击鼓传法”、情景模拟、有奖问答等形式的小活动。其中,“击鼓传法”环节将整堂课气氛推向高潮。老师将同学们分成两组,随着鼓声的响起和停止,同学们在欢乐中将禁戒毒知识牢记于心。“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却极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禁戒毒知识深入人心,引导孩子们远离毒品、健康成长,也切实做到了心有所畏、矩有所守、行有所止。” 沧州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协会会长吴清民说。

“此次以‘青春不毒行 逐梦向未来’为重点内容的法治宣传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拒毒防毒意识,提高未成年人群体的自我防护能力。”沧州市司法局戒毒工作指导科科长张海生说。

在感受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这次法治实践活动,让他们彻底认清了毒品的真正面目及危害,增强了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坚持从自身做起,做一名远离毒品、健康向上的好少年,并带动身边人共同宣传毒品预防知识!

“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不忘耻辱,坚决与毒魔作斗争,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随着同学们整齐响亮的禁毒誓词的响起,结束了这堂公园里的禁毒课。(文/图 河北法治报记者 于海宁

2
相关专题